秋天最强台风“摩羯”脾性暴发,一阵猖狂袭击后,终于如静止的黑焰,灰飞烟灭。
海岸上,几家欢乐几家愁,越是狼藉的地方,越有惊喜。有时,惊喜和意外,甚至同时乘风而来。摩羯“游历”过的地方,有的正在成为紧急恢复的重灾区。然而,赶海的人们,“分分钟爆桶,椰子生蚝捡不完”的喜叹,似乎一点也不夸张。
风浪把海鲜打在岸上,任由赶海的人随便捡。
刚成为海边小镇沙扒新移民的姑父,也加入了这场赶海热潮。姑父一切来自海的消息,在远离海水久居平原的我看来,都称得上“潮人”所为。
“摩羯”过境的警报解除后,海滩成了真正欢乐的海洋,人们带着捕鱼工具,卷起裤管,行进在大片礁石裸露的海滩上,许多来不及随海水退潮的小鱼小虾、螃蟹、海螺、海马等搁浅在姑父随即发来的图片或视频里,隔岸观火的我禁不住连连赞叹。
那片海滩,我曾带孩子游玩过。当时,摩羯的踪迹尚未消息。清晨,身披雨具、戴着手套的家长领着小朋友,手提小水桶、耙子、铲子等,在海滩上四处寻觅,感觉无计可施,收获甚微。他们如同毫无赶海经验的我一样,很难发现那些躲在沙窝里一动不动的小虾姑。也许是初来乍到,对大海脾性甚是好奇,我只顾独自漫步沙滩,目视远方,一次次等待海浪撵过脚背的心惊肉跳,一次次聆听和辨识海浪发出的不同声响,那些与海有关的歌曲,一首首在脑海撞击记忆,那身临其境的美,给人产生再创造美的力量和冲动。
看着姑父展示的赶海收获,遥想一艘大船海面上危在旦夕的摇摇晃晃,我庆幸自己错过了摩羯,却又遗憾未能赶上摩羯走后的赶海行动。否则,我一定可以抓获海滩上更多行动迟缓的猪肚罗、白贝,还有海螺,以及喜欢钻沙的斑马皮皮虾。
在众多海洋生物浮出水面,再也回不到大海的悲惨世界里,姑父突然发来一件手到擒拿的“宝贝”,让人看了顿时热血沸腾,像是等待已久的一个文学命题——它冷静又高傲地坐在礁石上,浑身漆黑,只露出巴掌透明的肚皮,活像一只海底刺猬,让人望而生畏。可仔细打量,这分明是一盏早年渔人留下的马灯!它的把手,以及浮雕般的灯头、灯座都与枯黑的沙粒结成一体,上面长满了金色的贝壳。那些花朵般绽放的贝壳,如白玉,似蓝蝶,纹理清晰如古代美人的指纹,简直就像博物馆里工艺大师的匠心之作。如此马灯,如此贝螺,俨然一副世界级文物的表情。
姑父提着沉重的马灯,喜气洋洋地走在潮水退却的海滩上,后面有老人和小孩在追赶姑父手上的马灯,他们赞叹姑父运气好,捡到了海上的宝。姑父如获至宝,他知道我有“淘宝”爱好,便答应将“宝”带回平原,让我作为“文物”收藏。
我赶紧发了一条“摩羯”的朋友圈,立即引来不少朋友惊呼。
除了海鲜,摩羯走后到底留下了什么?
一盏渔火,在海上漂泊多久,才能抵达远方,擒捕光明的神话?
它似乎熟知摩羯的个性?是否与过去的一场场“摩羯”有过较量,而惨遭劫难?它有没有照亮过小海鲜的生活习性?它满身的锈斑,掩藏了渔人多少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时间?那些海贝是不是为了保护火种,才牢固凝聚一团,任凭摩羯怎么叫嚣,它们都十指连心,无所畏惧,永不分离……是不是柔软的火苗都需要坚硬外壳的护佑?一盏渔火,是不是要死就死在渔人手里?
或许,摩羯已给大海最好的安排。
这意外的收获,仿佛打开了我探寻海底世界的端口。渔人和渔火都不知道,就隐秘的文学形态而言,这盏从海水里逃走若干年的马灯,也可定义“摩羯”的一种,它是摩羯的馈赠,可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唯有摩羯知道!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