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一起较为棘手的纠纷,深圳一家为5所学校提供用餐服务的餐饮公司拖欠132名员工的工资,金额达110万元。这起纠纷较为复杂,龙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一时难以有效化解,遂通过龙华区“精智解纷”系统,将案件流转到龙华区调解院。记者近日从市委政法委组织的“新征程深圳政法改革再出发”采访活动获悉,调解专家介入后,这起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这“三大调解”在纠纷化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过去,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于彼此缺乏信息交流,多元调处化解联动不足,呈现出条块分割的状态,不易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解决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纠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龙华区调解院挂牌成立,打破了“三大调解”条块分割的状态。记者了解到,该调解院由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等单位指导,龙华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区平安建设中心等多方共建。在线下平台,龙华区调解院包括智慧调解室、共享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名家调解室、诉源治理室等功能区域;在线上平台,该调解院集登记受理、处置分拨、预警督办、监督考核、研判分析等功能于一体。
“我们深化‘多调联动,精智解纷’改革,成立龙华区调解院,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调联动,形成高效联动的统筹机制,再通过打造‘精智解纷’系统的智慧分拨体系,逐步实现各类调解高效衔接、有序流转、全量汇聚的大调解格局的构建。”龙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树明说。
接到龙华街道调解委员会上传的关于餐饮公司与132名员工的劳资纠纷后,龙华区调解院随即安排擅长劳资纠纷,并且熟悉龙华街道实际情况的专家库成员葛金波参与案件调处工作。葛金波组织劳资双方进行两次协商后,餐饮公司逐一回应员工诉求。
针对有劳动仲裁需求的员工,葛金波协调开通劳动仲裁绿色通道。根据不同的用工性质或不同员工需求,有劳动关系的员工签署了劳动仲裁调解书,存在劳务关系的临时工在龙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签署人民调解书。龙华街道调解委员会同时联动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最终,这起可能愈演愈烈的讨薪纠纷在各方努力下及时得到化解。
据龙华区平安建设中心副主任董艳方介绍,龙华区“精智解纷”系统上线运行后,在横向上打通了法院、司法、劳动等部门业务系统,串联各个调解组织,在纵向上联通三级平安建设中心受理案件,实现矛盾纠纷案件网上受理通畅、流转顺畅、处置高效。
目前,龙华区调解院共串联起各类调解组织199个,其中司法调解组织3个、行政调解组织36个、人民调解组织80个,拥有调解员1384人,解纷主体丰富多元。除调解组织外,龙华区调解院还推动调解阵地向工业园区、花园小区、城中村延伸,目前已创建微调解室12家和平安建设微治理阵地——平安益家21家。
(龙华区调解院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