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陨落:被折叠的“独角兽”的一生

南方+
2024-11-21 09:12
摘要

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连发多份公告,因资不抵债,裁定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家全资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破产。

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连发多份公告,因资不抵债,裁定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科技或柔宇)及两家全资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柔宇显示)、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电子)破产。

柔宇科技曾是深圳一家明星“独角兽”, 2018年就发布全球首款柔性折叠屏手机,而在经历了技术创新与资本追逐的辉煌后,如今却步入了破产清算的暗淡境地。

01

把世界“掰弯”

一出生便风华正茂

柔宇于2012年创立,由海归刘自鸿等人出资。2014年,公司发布了一款号称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其厚度仅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该技术被认定具有全球领先性。

当时,刘自鸿广为人知的梦想宣言就是:把世界“掰弯”。

刘自鸿 (图源:柔宇官方微信公众号)

此后,柔宇主要从事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做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

2016年,柔宇科技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柔宇显示和柔宇电子,同年,公司推出柔性电子弧形汽车中控及智能家居系列新品。2017年1月,柔宇发布首款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

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资料图片

如今大热的折叠屏手机,也要追溯至柔宇科技。2018年,该公司投产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之后更是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量产柔性屏折叠手机 FlexPai 柔派,并于2019年第一季度率先出货。那时,柔宇俨然已成为折叠屏手机产业领军者。

柔宇FlexPai柔派。 南方+记者 朱洪波/摄

早期的核心技术突破,加上刘自鸿的顶尖名校教育背景、知名IT企业工作履历,使这家创业公司一早就赢得高于普通企业的流量曝光和资本青睐。

柔宇的融资之路也颇为平顺,至少完成天使轮、A至F等8轮融资,融资和估值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机构及其背后LP阵容强大,包括中信资本、IDG 资本、深创投、广东红土、松禾资本、招商资管、基石资本、前海基金、深圳市引导基金等。

柔宇股权结构(2020年招股书截图 )

到2020年,柔宇科技的估值攀升至6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刘自鸿还曾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位。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也对柔宇不吝赞美,2019年在现场调研走访柔宇后,周其仁说,中国制造多是生产世界上已有的东西,是“看到了造”,但柔宇却开了“无中生有”的先河,“他们的产品是前人没有的,这叫‘想到了造’”。

02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

难以摆脱的经营困境

但不可忽视的是,柔性屏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三星电子、京东方等龙头,竞争激烈,柔宇前路漫漫,后也有华为等众多手机终端厂商跟进涉足柔性屏设备。

按此前公开信息显示,全球柔性显示领域形成两大技术路线,一种是韩国三星主导的LTPS技术(低温多晶硅技术),另一种则是柔宇科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ULT-NSSP技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其路线将摆脱依赖国外主导技术路线的局面。

彼时的柔宇凭借核心技术入局,走上了自建工厂和产业链,以及自己推出终端产品的路线,这得到了投资机构、供应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不过,柔宇的产品却一直未充分打开市场,C端的销售日渐乏力,B端的应用也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广泛场景。柔宇在行业竞争中渐趋被动,并被形容为“有技术没市场”。

2020年初因为疫情,公司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转而申请科创板上市,计划募集144.3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两次IPO失败,却暴露了柔宇的资金、股权结构等短板。

柔宇部分时段财务数据。(2020年招股书截图)

尤其是营收乏力带来的资金困境。招股书显示,2017 - 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仅有5.17亿元,累计亏损却达31.9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对公司的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的刘姝威曾多次力挺柔宇。在2022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刘姝威介绍了柔宇的资金情况: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柔宇科技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其中,龙岗坪地工业园建设项目(含设备/建筑物/土地)投资支出占总现金流入的65.7%;研发和生产运营支出总额占总现金流入的16.3%,员工薪酬福利总额占总现金流入的14.2%。

受融资更难、现金流短缺影响,柔宇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外界网络开始曝光其内部运营问题。

今年2月、6月,子公司柔宇电子和柔宇科技均因拖欠工资,分别被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罚款5万元。

2024年6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这宣告柔宇在本土的尊严面纱终被撕开。

03

“看淡个案,看好行业”

从技术跃向市场,柔宇为何陨落?

有人指出创始人管理能力不足。比如柔宇前独董刘姝威就认为,“刘自鸿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他超出能力圈的行为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了投资失败。”“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柔宇产线研发工作场景。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这一问题让很多深圳创投圈的投资人士对媒体保持沉默,只有几位匿名接受了南方+记者的采访交流。

一名投资过柔宇的投资机构的人士表示,对刘自鸿和柔宇的现状表示“惋惜”,他提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刘自鸿“企业家角色没做好”,导致柔宇面临的问题像滚雪球累积起来。

另一家投资柔宇的创投机构的人士则认为,柔宇的失败,是创新的失败,也是风险投资的常态,但却是市场的胜利,这让大家更尊重市场规律,对创业失败和决策失误更包容。他说,应该看淡项目个案,看好投资行业,真正认知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就在今年10月下旬,深圳提出发展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等目标,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而柔宇所在行业正是“卡脖子”技术和“无人区”技术行业,也是重资产、高投入且高风险行业。有业内称,柔宇选择在初创阶段就介入柔性屏手机行业,无疑是“给自己上难度”。也有媒体观察人士认为,柔宇当年应该像华为“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聚焦为手机厂商提供柔性屏,而不是自己生产手机。

还有一名创投行业人士也指出,柔宇的案例为投资界敲响了警钟,促使投资机构在投资活动中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长期价值投资,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硬科技领域,尤其需要建立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长期的资金支持。

04

在行业爆发时黯然退场

时间已到2024年11月20日。

截至当天,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现存6条终本案件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89.5万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从150万人民币至31.1亿人民币不等。柔宇显示现存19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29.9亿元;柔宇电子现存9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27.65亿元。刘自鸿收到的限制消费令则有42次。

柔宇产品展示。资料图片

柔宇现在还剩下什么?专利还有多少价值?

专门协助南方+做柔宇专利调查的深圳德高行知识产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知产官、总经理吴襄帅向南方+记者介绍,根据公开数据专业调查,柔宇科技共申请了4000多件专利,截至当前有效专利只剩下700多件。同时柔宇从2020年到2024年有大量专利开始失效,其中未缴年费失效的专利大概有1000多件,可见,柔宇在经济层面上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柔宇没有通过打包转让的方式把还具有技术价值的专利转让出去,来获得一些资金。他们很多专利是烂在手上的,这对柔宇来说是件很可惜的事情。”吴襄帅分析后指出。

吴襄帅又补充分析,反过来说,买家没有接手柔宇专利也可以理解,因为市场上柔宇的技术比较独特,其他的买家即便买了柔宇的专利,由于在工艺制程上不太一样,对他们自身的技术也可能没有太大的贡献,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柔宇这些专利不好出手。

当下,在柔宇日益艰难之时,折叠屏手机市场却开始迎来爆发。

11月20日同日,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354万部,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35%;而整个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达852万部,同比增长101%,实现翻番,市场渗透率攀升至4.1%,较去年同期的2.2%提升1.9个百分点,渗透率接近倍增。

曾在十年前在柔性屏技术上领先全球的柔宇,却未能在这波市场红利中分得一杯羹,在黎明前黯然退场。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袁斯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