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救治患者超4万例,广东脐带血库位居全国第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欧恩彤 张静 文/图
2024-11-19 20: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全国公共库的存量已达到26万份

全国脐带血救治患者超4万例,全国公共库的存量已达到26万份,基本能够满足国内临床的配型需求,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位居全国第二。11月17日,第十一届全国脐带血大会在杭州闭幕,与会专家一致呼吁:脐带血未来临床运用潜力巨大,储存脐带血资源成医学界共识。

“脐带血是宝贵的医疗资源,建议提升脐带血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血液处处长冷婷婷在讲话中表示,我国脐带血已经广泛应用于包含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脐带血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目前在神经系统修复、罕见病等多个应用领域的科研进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冷婷婷表示,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保障脐带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各医疗单位应规范脐带血的科普宣传,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加强全国七家脐带血库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脐带血的医疗价值,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于小千在致辞中表示,要利用好脐带血这份来之不易的珍贵礼物,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更好地为妇幼健康服务。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开彦教授认为,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广东省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0%,100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0个孩子是早产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杨杰教授指出,研究发现运用自体脐带血输注可以调节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据介绍,由杨杰教授主持的“自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干预小于28 周早产儿并发症临床研究科研项目中进行了队列研究一共60多例,输注组是30多例。其中,最早输注的早产儿是在出生后约6~8个小时。初步研究发现预防性输注的孩子,随访到两岁,目前显示对中重度肺发育不良的预防有帮助,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发育都优于没有输注自体脐带血的早产儿。据悉,2023 年3月,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柳叶刀》子刊 上发表。

脐带血探索治疗罕见病一直是关注焦点。在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表示,很多罕见病都是单基因病或者是基因缺陷导致,大都无药可治,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别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儿科罕见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难治性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等儿童血液肿瘤和血液相关的一些疾病,还有就是遗传代谢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也就是把原来有基因缺陷的系统换掉了,所以它有根治的作用。” 翟晓文说。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首席专家方建培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中心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更多采用脐带血,因为脐带血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如脑白质营养不良症,我们用脐带血和外周血干细胞对比发现,脐带血在神经康复方面效果更快。”

“从现在来看,中国的脐带血移植例数正在上升。脐带血会有更多的用途,将来可造福更多病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学术主任孙自敏教授表示,目前,我国7个省市已建立了规范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合法正规的七大脐带血库之一。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欧恩彤 张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