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九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大学礼文堂举行,1500余名研究生即将告别神仙湖畔的学术殿堂,走向社会书写青春与梦想新的华章。典礼上,华为公司孟晚舟女士寄语毕业生们:“并非站在山顶才能被看见,不是只有伟大才值得被歌颂”。
据悉,2024年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10周年。
校长徐扬生教授:人生是变化的,不要停止学习和思考
徐扬生校长在演讲中感谢所有毕业生和校友成就了大学的十年风华,他们是这座大学最宝贵的荣耀和财富,他希望毕业生走出校园进入广阔天地后仍能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开放学习的心态,同时,在人生的路上平衡才华与谦逊。“在你们身边总会有比你们更有见识、更有能力的人。你如何看待自己是由你的认知能力和局限性共同决定的。在认知水平更高者的眼中,你认为非同寻常的发现或杰出的成就,可能只是这个世界运作中的普通现象。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谦逊和持续学习留出空间。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才华和个人成就的世界里。然而,只有当才华以谦逊为基石时,才能获得持久的力量。”
徐校长以契诃夫的小说《对赌》为例,深入阐述了他对人生和教育的三点思考。
第一,人生很奇妙,磨难是个宝。人生是一条山路,是一条崎岖的、艰难的、寂寞的山路,这条山路是靠自己去走的。这个山路上的磨炼就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山路愈往上走,你的思想愈升华。一个人真正成熟是发现你可以责怪的人愈来愈少,发现你自己愈来愈超脱。
第二,人生在不同阶段,其追求是不一样的。人到最后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上的。虚荣是人的弱点,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
第三,人生是变化的,你到底会成为怎样的你,主要看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些什么,思考了些什么。因此,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停止思考,不要低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最后,徐扬生校长以十年前写在由废弃厂房改建的图书馆里的一幅字激励同学们,坚毅一点、超脱一点,往前走,慢慢走,不要停。“在我们前进的历史战车中,我们并非一只微不足道的轮子,只要我们把握住自己的舵,我们就是在参与这个时代的创世。”
华为公司孟晚舟:慎始敬终,恒心致胜
在毕业典礼上,孟晚舟女士向毕业生分享了知识获取与专业发展之道,着重阐述了把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在专业领域精进的必要性,为学生们毕业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
针对当前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可能存在的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现象,孟晚舟指出:“知识没有穷尽,但学习可以聚焦;学习没有捷径,但努力可以恒久。”她强调,“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和思考上,用一个强大的内核,去应对变化的世界。”
演讲中,孟晚舟以华为博士们拿着“手术刀”、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难题的故事,讲述了“真知一定从实践中来”。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双手沾灰,两脚沾泥,迎接进入社会的这一堂‘基础课’”。
在谈到专业精神时,孟晚舟以合同全检岗位为例,强调在平凡岗位上,同样可以成就非凡价值。她表示,“并非站在山顶才能被看见,不是只有伟大才值得被歌颂。一座大厦的根基,正是由普通人‘一生一事’的执着、‘精进不息’的专业、‘毫厘必究’的严谨和‘千锤百炼’的卓越构筑而成。优秀,是时间淬炼下的坚定,也是在不懈攀登中的沉淀。”
最后,孟晚舟寄语毕业生:“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唯有培养主动探求的意识,打破固有认知的束缚,才能恒久地去接近它们。”
据悉,本届研究生毕业生是从港中大(深圳)毕业的第九届研究生,毕业生就读期间已取得不少成绩。比如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毕业生杨昆明同学获得2项专利授权,1项行业标准发布,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数据科学博士项目毕业生邱俊文、欧阳文清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上发表论文;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夏德奇同学获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决赛全国第六名。
此次大部分毕业生进入深圳、广州、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大型企事业单位、头部券商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院担任博士后或研究员。
今年,音乐学院迎来首届音乐表演专业硕士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获聘至专业艺术团体,或获聘学校教师岗位;部分毕业生将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等院校继续深造。
图片来自港中大(深圳)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