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中西,以画笔展现时间与风景的魅力。11月14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罗湖美术馆承办的展览“时·无间:陈向兵的风景书写”在罗湖美术馆开幕。该展由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教授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肖芳凯担任策展人,展出了深圳大学陈向兵教授近年来创作的油画、水彩及手稿作品100件。
艺术家陈向兵现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此次展览汇聚陈向兵自2009年到2024年近15年来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分为四个板块,包括自然时间·草木吟、人文时间·主体及其回归、历史时间·现场与非现场、异托时·叙事风景,较为完整地展现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包括人文影像、自然之物以及都市景观等。这些作品既是一种记录,也是艺术语言探索的,更是一种视觉研究。
美国文化学者米切尔说:“风景是一种媒介,一种由文化中介的自然景象”。对于当代创作者来说,透过风景看见的是主体与世界、他者及自我的关系。在此次展览中,风景是陈向兵创作的主题。在自然、人文、历史场景的调度下,陈向兵将风景转化为一种新的知识和感受。
陈向兵的另一个主题对时间的表述。他通过艺术的介入,将时间渗透于不同题材和各式主题。其笔下的草木、庭园、都市,凝聚着人文的痕迹、历史的记忆以及自然的灵魂,既有人文的思考,又有历史的追忆。陈向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坦言,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的“时间晶体化”概念对他产生影响。这一理论用以讨论影像生产的问题。“时间晶体”是时间的形象比喻,建基于时间的绵延性和分体性。“我在绘画中也试图尝试将时间的影像转化为空间的存在。因为,我选择具有历史意味的人物影像及集聚传统中国特点的景物为创作主题,就是希望寻找一种可以更接近自我内心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让影像在现在与过往的交汇中释放时间的晶体化本能。”
记者了解到,展出作品的四成以上是今年的新作。陈向兵在新近的创作中融入对艺术的新思考,比如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与西方绘画的技术、色彩融为一体,呈现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比如《长歌溯往》这张画,通过风景中的时间流逝,通过水中游泳的人,表现对时光的珍视与回望之情,在一种历史感与中国绘画的笔墨味道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中,幻化了时间与影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表示,陈向兵始终执着于对绘画时间性的追问。因而,“时间”,也便成为他艺术作品最为恒定的母题。如果将他近二十年的作品汇集起来,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陈向兵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叙述了一部关于时间的历史,同时,他也持续描绘并建构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形状。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肖芳凯表示,陈向兵的风景书写,即建立在生命经验与历史变迁的文化场域,以舒缓或激扬的笔法,展开个人与当代视野下的“风景”构建。从其风景的书写来看,一方面立足于自主表达,引导自然之景的介入。这不仅是自然时间的蔓延,还隐含了不同的人文指涉。另一方面,作为当代观察者,游移于自我与他乡、现实与记忆之间,两种景观构成了一种历史性的观照。而类似风景片段、笔触编织的交叠与融合,折射出艺术家之于草木、花植、亭台、废墟与都市的微妙情愫。
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表示,本次展览是罗湖美术馆关注本土与岭南名家系列展览之一,以艺术家陈向兵有关风景书写的历程为个案线索,展现出艺术家的近年来的探索和成果,旨在助推“服务强区、先锋罗湖”的文化艺术新气象,展示深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风貌,推介深圳本土艺术家,希望给观众带来一种别样的视觉体验。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11月27日。
编辑 李斌 审读 李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