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8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主办,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牵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深圳先进院”)和深圳理工大学负责组织实施,为期5天的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信息科学专题)在深圳成功举办。
走访“科学+”教育联盟学校。
本次活动以“遇见IBT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主题,深度结合深圳地缘优势与科学资源特色,从“爱生活、爱科学、爱国家”三大维度开展,研修内容包括“科学面对面”“科研零距离”“科教双融合”三大模块,共邀请了13位科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开展理论讲授、专题分享和科学课程实践研讨等活动,助力研修教师理解科学教育,拓宽科学视野。
作为深圳先进院牵头成立的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联盟,“科学+”教育联盟(深圳)依托深圳先进院高端科普资源优势,将“科学+”理念融入学校常规工作和发展规划,通过校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共建,优质学校共生共荣的新教育群落。来自全国各地近50名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先后走进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中科附高(深理工附中)、红岭实验小学、香山里小学、龙华创新实验学校、南山文理学校等学校,现场观摩依托场景化科研和情景化教学实践的科学公开课,走进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科普教学案例。
“本次活动基于‘信息科学’专题,创新性地融入了信息化的手段,将学习资料植入芯片中,通过‘触碰’即可获取研修信息,一定程度上启发科学教师们更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新技术”,深圳先进院综合处负责人安一硕表示。
根据会程安排,参加活动的近50名科学教师还先后走进8个科研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与科研一线工作者就科研如何助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员体验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
近年来,深圳先进院积极承担科学普及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于今年8月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通过多序列人才队伍的建设,将230位科研人员纳入科普资源库,滚动式参与科普工作,覆盖深圳先进院9个研究所、32个研究中心,累计在中科系学校、“科学+”教育联盟学校授课1800余节,积极推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通过“博士课堂”“中科讲坛”“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深圳先进院特色科学教育活动持续面向不同学龄层开展,推动高端科研资源下沉到基础教育学校。
本次活动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科学+”(深圳)联盟等单位的全程支持。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