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工匠杯”深圳市第十四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收官,其中新赛项——碳排放管理员技能竞赛首次举行。这也是深圳首次举行碳排放管理员这一工种的技能竞赛。
深圳市作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始终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前列,全市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是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城市之一。如今,全市约有1500名碳排放管理员,作为新时代的“卖碳翁”,他们在各行各业为深圳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碳减排工作沟通解决方案
首次碳排放管理员技能竞赛,吸引了60多家单位的110余名专业人士报名参与。最终,来自深圳交易集团深圳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吴思玥,最终获得碳排放管理员第一名。昨天,记者走进深圳绿色交易所,了解碳排放管理员的日常。
记者面前吴思玥,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女孩。刚届而立之年的她,本科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研究生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21年入职深圳绿色交易所战略研究部,工作3年半,主要负责境内外碳交易、国际绿色壁垒、自愿减排量交易、碳普惠机制、生态碳汇、近零碳规划等方向的研究咨询。
“早”“早”在一声声互道早安中,吴思玥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日程本上写下一条条提示,又是充实的一天。早上,吴思玥协助企业申报深圳第四批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编制申报材料,和企业沟通能源消耗数据,下午,她就前往一家出口型企业,了解企业受到新电池法案等政策的影响,需开展碳减排等一系列工作,双方深入挖掘痛点需求,沟通解决方案。
将无形的碳排放量化开发成碳资产
“我很喜欢我的专业,碳排放管理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目标服务,将无形的碳排放量化开发成碳资产,进行交易、管理,充分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对于企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起到重大助推作用。”吴思玥说。
碳排放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需要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企业碳减排管理、应对主管部门管理与第三方核查、节能降碳方案设计等。随着工作的深入,吴思玥时刻觉得自己掌握的还不够,要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通过专家咨询、文献研阅等方式,钻研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能力。她参加《海洋碳汇核算指南》深圳地方标准编制,曾多轮调研深圳市红树林、盐沼等海洋碳汇资源,阅读大量文献核对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并向高校研院、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地标及编制说明,形成送审材料并配合审核多轮修订。
去年12月14日《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该地方标准是全国首个海洋碳汇综合性地方标准。吴思玥说:“为标准出台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很有成就感!”
活跃在碳市场覆盖的39个行业
目前,《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重点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为“围绕能源、节能循环、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科创、碳汇、全民参与等重点领域开展降碳试点行动,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和落实举措,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示范工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管理员在此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排放单位(碳市场管控企业)需要进行碳交易和履约,目前碳市场覆盖工业、交通、服务业领域39个行业。据绿色交易所董事长赖高宇介绍,碳排放管理员活跃在各行各业。在国企央企等企业会被要求披露ESG报告,碳排放管理员会参与;在新能源企业,碳排放管理员负责把将光伏发电开发成碳资产;在建筑行业,碳排放管理员负责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和运维;在出口型企业,尤其是电池行业,会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碳排放管理员需要开展减排和碳资产管理;在大型跨国公司供应链上游企业,例如苹果、沃尔沃、亚马逊的供应商,企业会被要求进行碳中和或减碳,碳排放管理员需要协助企业应对绿色供应链,工作意义重大。
碳排放管理员具体在哪些单位从业?从碳排管理员技能竞赛获奖单位来看,市属国企深圳交易集团所属深圳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部电厂、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员工斩获佳绩,分别荣获本次大赛的前三名。获奖的选手还来自华润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能源售电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