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港中(深)音乐学院供图
10月30日晚,随着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艾琳娜·嘉兰莎、指挥家卡雷尔·马克·奇琼与澳门乐团精彩演出的落幕,2024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观众万般不舍和深情留恋中画上圆满句号。作为音乐季具体执行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用强大的专业支持和资源优势,广泛邀请享誉世界的顶尖艺术家、团体带来艺术盛宴,积极挖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音乐特色促进文化互鉴,并且成立了艺术委员会把关演出质量,助力增加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魅力以及全球影响力。
国际“顶流”多 书写湾区文化自信
音乐季自9月14日开幕以来,47天里,来自超20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优秀艺术团组、43位独奏独唱艺术家及流行歌手、近千名艺术家用16台、21场多元丰富的精彩演出,在鹏城奏响了一场场文明交流互鉴的华彩乐章。
国际“顶流”奏响丝路和弦。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歌剧芭比”奥尔加·佩列佳特科、琵琶演奏家吴蛮、女中音巨星艾琳娜·嘉兰莎等音乐大咖,以及萨尔茨堡室内乐团、林肯中心室内乐团、哈萨克斯坦阔尔库特民族歌舞团等艺术团体齐聚深圳,让音乐季星光熠熠。期间,更有10台节目或参演艺术家是首次来深,三部原创交响作品世界首演,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音乐体验。
公益公教增进市民福祉。音乐季肩负着公益使命和艺术普及的重任,100元以内的票价为广大市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级音乐体验的大门,同时,突破场地限制的户外公演免费对公众开放,让音乐触手可及。此外,音乐季开展多场大师班、讲座、分享会等一系列公益公教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市民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涵养着城市的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推动文化交流交融。现场观众热情的欢呼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音乐季喜爱最好的证明。“音乐季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鸣,对于促进文化互鉴和音乐交流十分重要。”面对高水准的舞台,热情的观众,享誉国际的琵琶演奏家吴蛮说。
据悉,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将继续引入世界级艺术家和作品,推动更多原创作品首发首演,进一步提升音乐季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谱写更加辉煌的音乐篇章。
专业团队硬 提供强大学术支持
精心挑选的乐团、别具巧思的曲目、层层递进的情感、恰到好处的戏剧张力……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迟迟不愿离开。面对热情的掌声和欢呼,演奏家们也是一次次返场、鞠躬谢幕。越是精彩的活动,越离不开实力过硬的执行。
为了办好本届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今年4月,港中(深)音乐学院邀请了全国近60位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在学校举行学术座谈会,谏言献策。音乐季期间,奥尔加·佩列佳特科声乐大师班、音乐剧《哈姆雷特》主创见面会、《丝路旋律 与世共鸣》分享会等交流活动一场接一场。
9月27日,由港中(深)音乐学院与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呈现的音乐会登上音乐季的舞台,展现了新声代音乐人才的风采。负责低音提琴演奏的研究生徐丽表示,“排练和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足以见识到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学生的音乐天赋与综合实力。我看到了他们对艺术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很荣幸有机会与他们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是一所国际化、创新型、世界一流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拥有一支由全球顶级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为了保证音乐季的艺术水准和品牌风格,学院广邀群贤、广开言路,组建了“艺术委员会”,邀请各大音乐学院院长、乐团总监、院团团长、保利文化集团和华侨城文化集团艺术管理运营专家加入,给音乐季推荐、评选各种优质项目,在艺术性、国际性、民族性乃至市场角度,给足专业意见。
同时,港中(深)音乐学院根据艺术管理的规律及特性,专门组建了包括节目、行政、宣传等专业艺术管理职能办公室在内的运营团队。音乐季的内容、演出的组织宣传工作延续了学院的独特风格与定位,并在各个方面提升了音乐季的内涵与外延,与国内外最优秀的艺术家热情合作,积极引导社会文化潮流,为优秀文艺作品和年轻音乐家登上国际舞台提供支持。
湾区大潮今又起,艺术扬帆万古流。文化因音乐季而相聚,又因音乐季而丰富多元。一个半月里,世界各民族音乐艺术在鹏城汇聚交融,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被传颂与传递。未来,港中(深)音乐学院将继续面向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培养优秀人才,以“文化燃料”为驱动的“发展引擎”,推动大湾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