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支持,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ISEAT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作为西丽湖论坛的子论坛之一,以“声音体验新时代”为主题,为期两天,涵盖技术报告、专题演讲、主题论坛等系列活动。数百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知名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企业家齐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大会现场氛围热烈。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一级调研员于英普、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曹达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鞠艳、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韩东、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桅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于英普对所有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电声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迈入技术升级迭代的关键转型期,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电声技术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活跃的创新生态体系,ISEAT恰恰是助力这一进程的重要平台,它不仅促进了声音科技的学术交流,也推动了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有机融合,助力中国电声走在世界前列。
鞠艳表示,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之一,自建校以来南大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声学,作为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自1954年魏荣爵院士创办以来,为国家的战略需求与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电声技术是声学中与国民经济发展耦合尤为密切的应用型研究方向。70年来,南大声学培养了大量电声人才,并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持。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一直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电声技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大会主席沈勇教授对历届ISEAT会议进行了回顾,今年第九届ISEAT的主题词是“声音体验新时代”,这不仅是对技术进步的回应,也是对市场趋势的把握。此外,在激烈市场竞争的背景下,第九届ISEAT邀请全球声音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创新成果、探索发展趋势、集中资源寻求突破,助力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声音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做出杰出的贡献。
2日上午,曾任AES理事长、AES 会士、Jan Abildgaard Pedersen Consul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n Abildgaard Pedersen,在大会作主题为《ISEAT之路:前瞻与思考》的报告,对ISEAT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国际上的显赫地位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剖析了音频领域的宏观发展趋势,特别是AI、个性化音频及自适应音频的兴起。他尤为聚焦AI在感知评估、听觉测试、语音增强、系统识别及语音克隆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展现了其对音频技术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
AES 汽车音频技术委员会主席、NAFEMS 多物理工作组主席Alfred J. Svobodnik先生介绍了一种用于汽车主动噪声控制(ANC)和路噪声控制(RNC)系统开发的虚拟测试平台。展示了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在无物理原型的情况下,在开发初期对音频系统的噪声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众多权威专家与学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享有盛誉的高校及科研机构。AES前任理事长及多位AES会士亦积极参与其中,为本次盛会增添了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专业深度。
近200家企业单位参与本届大会,他们分别来自瑞声科技、小米、华为、vivo、腾讯、蔚来、大疆创新、比亚迪、科大讯飞、长城汽车、地平线、特斯拉、纱帝、Knowles、海德声学、HBK、玻音先创、USOUND、Dirac、Klippel、AP&GRAS、贝斯特、豪恩、朗德、金蒙汇磁、奋达科技、佳禾智能、易科、声博士等。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