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2024中国海博会:涉海龙头企业集结,蓝色经济蓄势绽放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罗雅丽
2024-10-31 20: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当经济浪潮、科技光芒、文化精粹在深圳交汇融合,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璀璨绽放。展会于10月31日正式开幕,记者带您领略这场海洋盛会的精彩看点。

展商云集,蓝色舞台奏响海洋经济交响曲

中国海博会搭建起“蓝色经济”大舞台。展览总面积达9.5万平米,分设馆内与馆外两大展区,形成内外联动的展览格局。其中,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览面积4.5万平米,将集中呈现海洋专业细分领域的新应用、新场景、新技术和新产品;深圳机场码头展区,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举办“国际休闲船艇展”,国际顶尖品牌的游艇设备、配件、服务和水上运动等汇聚,并提供一站式交流合作平台。

来自国内外的400多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参展。期间,招商局、中国海油、中国交建、中集集团以及亨通、西门子、康士伯、海克斯康等涉海龙头企业纷纷亮相,中美商会、中加海洋合作中心、等中外合作机构也积极参与。上海、广西、海南等省市踊跃组团出海,众多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也借此舞台寻找共赢机遇。

大国重器,硬核装备引领海洋科技潮流

中国海博会,历来是全球海洋领域“硬核装备”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年度“秀场”。移师深圳后,已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家线下展商,累计呈现了超过10000件现场展品,覆盖40多个行业细分领域。

来到现场的展位,记者仿佛置身于蔚蓝色的海洋之中,被“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豪情壮志所包围。每个区域自主研发的装备模型都被精心布置,详细的介绍牌讲述着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在深海作业中的重要作用,展示着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本届中国海博会,我国自主攻关研发的科技产品同样惊艳!从深远海大国重器“蓝鲸1号”“维京龙号”“海葵一号”,到海上基建顶梁柱“太湖之星”“新海鲟”“津安1”号,再到不断刷新国内外纪录的深海作业机器人、无人船艇、水上飞机、动力冲浪板、水下滑翔器、潜水推进器等,海洋高端装备将悉数登场。

央企招商局集团,带领旗下主要涉海企业招商港口、中国南山、辽宁港口、招商轮船、招商工业、中国长航等组团参展,宣介其在港口、航运、装备制造的多梯次、全领域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值得关注的是,招商局150余年发展史也是中国水运史、交通史的缩影,10余件实物模型生动呈现了这一历史脉络与时代标志:“伊敦”轮首航开近现代民族航运业先河,“海辽”轮及13艘香港海轮起义为新中国航运业奠定基础,“明华”轮是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新海辽”轮、“新伊敦”轮是新时代招商局发展智能航运和绿色航运的代表。

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中国海油,“深水舰队”再添新军。“深海一号”能源站,是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被誉为迄今中国相关领域技术集大成之作,2024年9月二期项目投产,使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高压大气田天然气储量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1500亿立方米,高峰年产量增至45亿立方米,实现了华南地区天然气开发“由海向陆”保供。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2024年9月一期投产,采用亚洲首例“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模式,推动亿吨级深水油田二次开发焕新,计划陆续投产开发井32口,高峰日产量约2700吨。其中,“海葵一号”是全球首个集成海洋一体化监测、船体运动与系泊数字孪生等近10套数智化系统的圆筒型FPSO,“海基二号”是亚洲第一高深水导管架平台,搭载深水导管架数字孪生健康管理系统等300余套智能设备。

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海工建设、海工装备、海洋开发、海洋环保和海丝之路等五个方面加快向海洋进军,创造诸多“世界第一”:“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是世界首艘适合远海作业的自航式绞吸挖泥船、中国重型挖泥装备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全球十大名船”,曾在2020中国海博会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浚洋1”自航耙吸挖泥船,是亚洲舱容最大的旗舰耙吸式挖泥船,具有世界最领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全球无限航区航行的能力,每小时可挖泥约2万立方米,最大挖深达90米。“一航津安1”号是世界首制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也是全球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舶。此外,还有环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的“太湖之星”生态清淤一体船,全球最大LNG清洁能源动力耙吸挖泥船“新海鲟”,全球单体最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码头、国内真正用上“中国芯”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

中集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带来了10多个世界级产品。如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系,作业水深及钻井深度全球最深,两次助力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创产气时长、产气量世界纪录;半潜式钻井平台维京龙专为极地恶劣海域设计,实现11项重大技术突破和114项优化改进;博强3060平台,2200吨绕桩式海工吊机可满足160米级轮毂高度、16MW级以上大概率风电机组安装需求。

产业联动,科技创新助力海洋经济活力蓬勃

从事教育行业的李先生,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展位中驻足良久,他的目光停留在该院与深圳益深环保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出的一款水质分析仪上。李先生表示,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当下的平台接触,不仅能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态,还能够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海博会不仅是交流展示平台,更是链接产业生态、聚集产业优势、促进成果转化、携手行业攻坚的重要对接平台,将更专业化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合作与交易。

首次组团参加中国海博会的江门市展团,有中交四航局、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的江门分公司,以及南洋船舶、海星游艇、赛尔威游艇、远航螺旋桨、中创新航、海洋集团等企业,多项产品的技术水平达世界一流。如中交四航局“四航永兴”号是全球最大移动船坞、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固基”号是国内第一艘DCM深层水泥搅拌船、“中国智造”的“深海打桩机”;“伏羲一号”是全球单体最大网箱平台,也是全国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和综合实验平台,2024年9月完成首批鱼苗投放,预计可年产优质海鱼约900吨,年产值5400万元。

在中国海博会不仅有龙头企业引领行业水准,更有产业链上涌现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推出高新科技产品及智慧解决方案。

来到深圳市鳍源科技的展位,摆在这里的玻璃缸让记者还以为来到了水族馆,没想到在水中的竟是一款款水下运动机器人。最引人注意的莫属于FIFISH W6,玻璃缸左边的操控手盘通过有线连接控制着水下机器人,一旁的屏幕上则实时显示着水下机器人捕捉到的画面和传回的数据。

“它们能够带来高效、精准、可靠的水下作业能力,拥有自研惯性导航、抗流自锁浮停等多种水下作业工具,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米,具有强大的推进动力和抗流能力。”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水下探秘,有鳍源科技放置的FIFISH P3全球首款专业级水下拍摄机器人提供独特视角;水下通信,有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展团志蓝技术带来的全新一代水下通信导航系统;水下智慧,有海克斯康数字智能提供的鹰图智慧海事解决方案,结合涉海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平台……创新型企业通过海博会这一平台,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为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4中国海博会焕新呈现!更多资讯敬请关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官网、官微。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