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烘焙,窑烤面包,曹边特色的甘草黄皮欧包新鲜出炉。欢迎品尝!”10月25日是村民邓长征回到中山南区街道曹边村创业的第61天。碉楼稻田边,不时走来三五成群的游客,一面蓝白色围墙的院子里飘来袅袅炊烟,扑鼻而来的是面包的香味。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间面包房还是一座瓦顶开裂、墙身老旧、破败不堪的老侨房,与周边优美的乡村环境格格不入。在曹边村委和强村公司取得侨房的使用权、实施“一房一方案”的微改造后,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创业梦。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承载着村民们向往的生活,近年来,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南区街道曹边村一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面盘活老旧的农房、侨房,注入新业态,过去到城里发展的村民纷纷回到曹边居住或创业,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百年侨房飘来幸福味道
推开新建街42号厚重的木门,一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侨房翻新后古韵犹存。大院搭着一口柴火窑炉,大厅摆着四五组餐桌,经营着咖啡、茶饮、欧包等产品。门框的海报,用艺术字体写着“爱情和面包我都要”——这是老板邓长征的生活写照。
祖籍清远的邓长征20岁不到就来中山发展,是一名职业烘焙培训师。十几年前邂逅了居住在南区曹边的媳妇,成家后便一直石岐南区两边跑。近年来,他眼看着曹边村一天比一天漂亮,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曹边是中山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200多间农房民房中,超一半是“沉睡”着的侨房,这是曹边独有的乡村价值。2024年初,曹边村荣获AAA级乡村旅游景区称号。景区整体运营交给由曹边村委和深圳康辉合作成立的“强村公司”(中山市漕边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公司一开始将眼光投放到这些侨房建筑上。经村委牵线,公司与侨房产权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先后取得10多间侨房的使用权。当中就包括新建街42号的这间老侨房。

强村公司取得使用权后马上投入资金修复破损的瓦顶,对墙体进行加固,修复了排水排污系统等,微改造后,将房子租给邓长征。“村委会和强村公司很有诚意,约定只需将营业额的10%作为租金。”条件是邓长征后续装修时不能破坏侨房的基本结构,外立面的整体风格也要与新建街其他农房建筑相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邓长征的马沙咖啡窑烤面包店正式开业。
如今邓长征将两个孩子从石岐转到南区北台小学上学。每天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他便来到店里预热咖啡机、打扫卫生,慢悠悠地喝上一杯咖啡,便开始打面、发酵、劈柴、烧火,预热烤箱后开始烤制面包。有灵感时,他还会结合曹边特有食材研发新口味。
从学徒算起,邓长征从事烘焙行业近20年,曾在各大烘焙连锁店任职,也在五星级酒店和烘焙培训学校享受过高薪待遇,但他说,最幸福的时光是现在。
“用果木柴火窑烤可以说是每一位面包师的梦想。技术很难,但和曹边的乡创文旅市场很贴合,外面的市场上很少供应。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我们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了2000元,可以说尝到了创业的甜头。”采访中,邓长征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美丽庭院里的悠悠时光
“吴书记,听说你准备回原单位。习惯你的身影在村里大街小巷上穿梭,真的舍不得,要常回来村里看看。”跟随北溪社区第一书记吴军委的脚步,穿过村里的榕树头、口袋公园,村民们的寒暄让他湿了眼眶。2021年,被市委组织部派到曹边驻村的吴军委在离开在即,在朋友圈以“曹边·山乡巨变”为题,接连发布多组村容村貌对比图。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几年前还陈旧破败的农村风貌如一张张泛黄的胶片,经过政府和新老村民的努力已经变了样。吴军委说,乡村建设不是政府和村委一家的事,200多间民房中,除了年久失修的侨房,500多名本地村民还住在不同年代的农房里。很多村民看着村容村貌越变越好,纷纷动起手来扮靓家园。

文围巷一间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传统老宅,屋主方姨一家曾在1985年到城区务工,购买了物业。2022年,方姨的儿子看着曹边村越来越漂亮,环境越来越好,便重新装修了祖屋,举家搬回了曹边。
为了支持曹边建设,方姨的祖屋的装修风格、房屋的外立面还主动与周边青砖瓦房、石板路相协调。屋前的黄皮树、龙眼树和凤凰木天然成一口袋公园,安放着方姨惬意的退休时光。“过去的农村除了耕种没有别的出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我们搬出去近40年了。”方姨说,近年来像她这样跑到城里的人,更向往返璞归真。“别的不说,我们家老房子冬暖夏凉这点,外面多少钱都买不到。”
离方姨家不远,一抹暖阳照射在村口的一家庭院里,李婆婆一手抱着昏睡的猫咪,一手慢慢打理着种植的鸡冠花、三角梅、美人蕉等绿植,时光仿佛静止了。
75岁的李婆婆是土生土长的曹边人,村口的新房是刚刚改革开放时丈夫和她一起建设的。石米的墙身,阳台还贴有当年时髦的马赛克瓷砖,两层自建房也有了岁月的味道。李婆婆说,曾经她家的院子也堆放着柴堆草垛、废旧生活工具等,杂乱无章。眼瞅着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街道妇联组织给每家每户发放了绿植,她便动起手来,一步一步把自家院子装扮成如今的美丽庭院,成了街角一景。“我们曹边可是AAA级景区,村子这么漂亮,我们不能失礼了。游客多了,村集体收益自然好起来。”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村民是最实在的。知道政府和村委是为大家好,做什么工作,总是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吴军委回顾三年的曹边时光,充满感激。

“各出一点”写出乡村变形记
曹边村正准备对存量的200多间民房进行3D建模,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针对每一栋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提出更详细的规划、更美观的设计和整改方案,推动存量农房风貌管控再上新台阶。“我们相信党委政府统筹下,有村民的支持,政府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资本出一点、村民各出一点,一定能把曹边建设得更加美好。”吴军委充满期待。
针对村内现存大量“沉睡”的侨房,今年11月,曹边还将举行海外游子大会,邀请旅居海内外的乡亲回家乡看看。“届时,我们将宣讲好‘百千万工程’的现实意义,希望乡亲们放心将侨房的管理权委托强村公司。”中山市漕边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阮立峰说,根据曹边村的侨房结构,公司已准备几套设计模板,可根据不同侨房的具体情况实施低成本改造,改造后引入更多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曹边村这几年的建设无疑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下一步,南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认真部署,突出政府统筹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联动国企、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力量和村民们的广泛支持,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善做乘法、慎做除法,深入开展存量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逐步实现其他社区(村)农房风貌焕然一新。在南区大地写出更多的乡村变形记。”南区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陆永强补充道。
栏目策划:郭锦润 吴森林
栏目统筹:黄凡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手工筑梦,温暖相伴 在11月2日我参加了助残活动——手工筑梦温暖相伴。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场地内非常热闹,几个志愿者围着两三个陪护对象。有的志愿者与陪护对象边聊天边辅助他制作,有的志愿者虽然沉默不语但手上速度依旧不减。“用这个胶水轻轻点在这朵花上,就大功告成啦!”有一家人很少参与集体的活动,在这一次手工制作也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他们举起自己做好的成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原本略显羞涩的陪护对象,逐渐放开身心,主动与身边人交流心得,闲聊家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相继带隐身,每一件都承载着大家的期盼。 这次活动以手工制作为桥梁,既帮助陪护对象锻炼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精神世界,也让志愿者与陪护对象产生了感情,让志愿者们体会到责任与担当。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