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道宝安,链接湾区!第二届湾区古琴非遗文化艺术周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2024-10-27 22:41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26日,《琴道宝安》——“第二届湾区古琴非遗文化艺术周”在宝安1990音乐厅开幕。本届艺术周以“传承世界非遗,弘扬古琴艺术”为主题,开展古琴主题讲座、古琴音乐会等20场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古琴艺术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技艺、互相学习的平台。

深圳市九嶷古琴学会会长陈碧勇与舞者骆韵霏共同演绎的琴茶舞《半山听雨》中拉开序幕。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张琼介绍,近年来,宝安区大力发展古琴事业,精心筹备一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古琴艺术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她希望通过这次艺术周,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琴艺术的魅力,激发市民大众尤其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委会会长张子盛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以琴会友,以乐传情,共同书写古琴艺术新篇章,让古琴之声,成为连接湾区人民情感的一条纽带。

当天还举行了“兴于诗、习于书、立于礼、成于乐——弦歌践行之路”专题讲座、“走近古琴艺术”专题分享会和“弦上金秋”、“碧落琴心”两场音乐会。中国古琴艺术家,龙人古琴研究院执行院长杨青谈及弦歌践行之路,强调了培养下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古琴艺术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表示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张子盛讲述了古琴艺术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他认为,古琴艺术要想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让古琴音乐以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抵达更广泛的听众群体。

音乐会上,国内知名古琴演奏家表演了多首名曲,展现了古琴艺术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从《关雎》的缠绵悱恻,到《将进酒》的豪放激昂,彰显弦歌艺术的独特韵味;器乐合奏版《神人畅》与《普安咒》融入了箫、筝、鼓等多种乐器,带领观众进入超然尘世的悠远意境;轻微淡远的琴箫合奏《平沙落雁》与热烈明快的古琴合奏《三峡船歌》让人耳目一新;还有深圳市九嶷古琴学会秘书长郭满携新桥小学“音之声”合唱团带来的弦歌《大学之道》,稚嫩纯净的童声与古琴的清幽相融相衬,令人动容;琴阮合奏《欸乃》、弦歌《越人歌》与古琴独奏《梅花三弄》、《广陵散》的经典演绎,让观众感受到了古琴艺术背后的深邃哲思;最后一曲《流水》如同溪流般蜿蜒前行,引领听众进入一个宁静致远的精神世界。

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海联委、龙人古琴研究院、北京乐器学会指导,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深圳市九嶷古琴学会主办,持续至11月3日。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