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博尔赫斯离世后,其晚年的一份讲座录音磁带终于流转回到了阿根廷,经缜密的物料考证和其夫人的确认,这份录音带终于以讲稿的形式和读者见面。
博尔赫斯《探戈四讲》由温晓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博尔赫斯看似讲的是探戈舞的历史流变,实际上讲的是自己民族的历史流变,探戈舞步绚丽、多变,其民族的历史同样几经转变,历史的舞步在他的讲述中随探戈的舞步起承转合,可以说这本小册子是博尔赫斯对自己热爱的土地一次深情地回眸。
博尔赫斯回忆探戈产生之初,自己就生活在探戈舞产生的那几个街区中间。“我们看看那时候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城:放眼望去全是低矮的房屋,家家都有自己的院子,街上还没有行道树;有轨马车穿梭于布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不是只在街角的站台停靠,而是经常直接把乘客送到家门口;街坊邻居相互都认识,大家不是亲戚就是亲戚的亲戚。人们热情好客,邻里关系和谐。”新定居的外地人“刚到第二天就会收到邻居送来的一整盘馅饼或者焦糖牛奶酱。一两天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把餐盘还给邻居的时候,顺便又在餐盘里放点别的零食。一来二往,新搬来的人家很快就和小区里的邻居打成了一片。”在这样温馨美好的生活氛围里,探戈就诞生于“滕普勒大街往五月二十五日大街或者七月大道方向延伸的那一片区域。”以及“胡宁大街和拉瓦列大街交会的那一带。”情辞恳切、往事历历在目,对家乡可谓一往情深。
博尔赫斯进一步指出发源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探戈,原不是如今这副优雅、动人、被视作高雅艺术的模样。相反,探戈的发明者是底层的歌姬舞女、混混地痞之流,博尔赫斯坦言,这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探戈诞生之初,不被允许在“正经人家”里跳,如果跳了,那便是无礼和羞辱,会被扫地出门的,探戈在那时确实不遭人待见。为探戈正名,并使之成为高雅艺术的,正是那些被视作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和硬汉混子。硬汉混子,将自己视作英雄,充满行动的勇气与决心,为探戈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花花公子,将探戈带往巴黎,在那里为探戈赢得了国际声誉。之后探戈几经改造,成为了如今人们熟知的模样。
探戈的硬汉混子、花花公子精神,就是博尔赫斯总结出的民族精神。即如硬汉般不断用勇气去战斗、奋起、反抗的精神,如花花公子般不断将阿根廷带离狭小的疆界,走向世界、不甘落后的雄心。第一讲中,博尔赫斯提纲挈领地回顾了阿根廷一路走来的奋斗历史轨迹,最后一讲,讲述了硬汉混子的个人抗争对自己创作的影响,不难发现,博尔赫斯采用了一种以小见大的讲述方式,歌颂那个原汁原味、粗鄙浅陋的探戈,实际上就是肯定自己民族二百年来追求独立、自由的自主、自强之路。
探戈舞,在博尔赫斯这里,超越了一般家国、民族层面的思考,它是世界各民族追寻独立、走自己道路的舞步,它狂热而勇敢,舞步铿锵,音乐振聋发聩,充满雄心,激扬向上,象征着一代代有理想、有志气、敢作为的仁人志士。更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勇攀高峰。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