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10日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互换便利本质是“以券换券”,不会创造基础货币。
对此,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过去我国央行的一级交易商仅有中金和中信两家非银机构,因此整体非银的流动性只能通过银行体系投放,而银行能否向非银投放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管制约。当下央行创设给非银的直达机制,我们理解这意味着央行有了直接向非银投放的渠道。这似乎既可以避免银行机构的资金空转,又可以保证非银流动性的相对充裕。
中金公司认为,互换便利可能导致央行扩表,央行接受非银金融机构资产后,将把央行票据或者国债换给金融机构。此时,如果央行将央行票据换给金融机构,央行扩表、但基础货币不变;如果央行将存量国债换给金融机构,央行不扩表、不增加基础货币。
从国际比较看,类似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工具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经验。比如,美联储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允许一级交易商使用流动性较差的证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借入流动性较高的国债。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美联储于2008年3月11日推出TSLF后,至2008年5月16日,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0.62%、16.57%,是2008年美股行情中为数不多的持续反弹区间。
央行行长潘功胜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将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创设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