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青春养老人”:看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期待更多年轻面孔加入

中山+ 中山日报
2024-10-09 21:20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摘要

“嘀、嘀、嘀!”闹钟响时天还没亮,天刚亮已投入工作,这样的作息,三乡镇颐老院的驻院护士温慧嵋已成习惯。10月8日7时,她简单收拾便来到三乡镇颐老院,开启一天的工作,协助护工照顾老人起床,测量血压,手把手敦促老年人按时吃药。

温慧嵋出生于1998年,2017年在珠海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三乡镇颐老院,一待就是7年。近日,单位来了一名“00后”的护工方星,看到新人小心翼翼护理老人的样子,她仿佛回到了7年前。“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产业是未来产业,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

年轻护士也是院内“救火队长”

“小温,胡伯伯不小心拔出了自己的胃管,快点过来帮忙。”查房、翻身检查、测量体温血压……一上岗,温慧嵋忙得脚不沾地,对于身体风险较高的老人,还要时刻监测生命指标等。接受记者采访间隙,对讲机里传来护工的“求救”,温慧嵋拔腿就往老人住处跑。

温慧嵋通过胃管,协助老人进食。记者 王云 摄

三乡镇颐老院院内面积约32000平方米,目前居住着50多名老人,2名驻院护士、9名护工和社工等为老人们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老年人能力需求评估等多样的养老服务。园林式设计的养老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但也为工作人员奔走其中,增添了路程。温慧嵋时刻处于出发“救火”的状态。

家乡是梅州的温慧嵋对三乡镇一点不陌生。父母在20世纪90年代来到中山务工,每年寒暑假她都往这里跑。毕业后在父母朋友的介绍下,温慧嵋来到了三乡镇颐老院,成为了一名驻院护士。

养老院的护士与医院的护士有什么不一样?她以打针发药为例,医院里的护士把药发到病人床前就行了,养老院护士发药后还要盯着老人服下,有吞咽困难的还要把药掰碎或磨成粉喂,不同的老人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有的老人测量血压需要哄着,有老人生病了得带着去医院,还经常出现突发情况,没点爱心、耐心真不容易坚持下来。

温慧嵋给老人测量血压。记者 王云 摄

工作中,她遇到的突发情况是五花八门的,但也有许多暖心事。陈婆婆是一名孤寡老人,丈夫7年前离世后,她独自在养老院生活,患有焦虑症、关节炎和其他心肺疾病,需要格外照料。温慧嵋在日常送药、康复理疗的过程中,会与陈婆婆聊家长里短,还时常陪陈婆婆到中山市人民医院、三乡医院复诊,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021年,生育二胎后的温慧嵋回到三乡颐老院工作,因疫情防控需要,和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分离,萌生了焦虑的情绪和辞职念头。陈婆婆发现了她的烦恼,耐心地开解她。“陈婆婆和我说了很多她过去的困难,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我。现在,我在周末偶尔会把孩子带到养老院,她总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帮我看孩子。”温慧嵋说,这样可爱的老人家,这里还有很多。

“00后”护工坦言“不怕脏、不怕累”

温慧嵋的同事危金凤是一名护工。与驻院护士有所不同,护工需要“三班倒”,24小时全方位照看老人。

危金凤说,由于养老院的人手有限,大部分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都是失能、半失能,每位护工负责的老人就有8至9个,喂食、洗漱、翻身、剪指甲等工作均乘以9,都变成一件件不容易的事。每天7点来到养老院,危金凤就要投入到一天的“斗智”“斗勇”“斗快”中:

有的老人会在吃饭的过程中无缘无故地吼叫;有的老人会将如厕后的排泄物当成“金子”,用衣服包裹好藏到衣柜里;有的老人在换纸尿裤时,还会与护工争抢……“反正你想到的,你想不到的,我们都遇过。”近日,单位来了一名“00后”的护工方星,目前跟着危金凤学习养老护理技能。每一个老人的性格脾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她都详细进行介绍。处于跟班的第二天,方星还一脸稚气,给老人喂食时,动作不紧不慢、小心翼翼。“我准备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不怕脏、不怕累的准备。但没想到不同的老人,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这么多,以后我还要努力学习才行。”

方星(左)给老人喂饭。记者 王云 摄

目前,各地高校“养老专业”持续升温。我国共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高职、中职专业点2000多个,在校生150多万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迎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养老服务行业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养老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为就读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裕的岗位。中山职院设有社会工作(老年社工方向)专业,并于广弘颐养院建有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每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十分受欢迎,未来,中山职院还将继续开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为我市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