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文获“2024大湾区杰出企业家大奖”

香港商报
2024-10-09 14:26
摘要

陈秉文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回顾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香港九龙城和深圳南头古城“双城合一”。

2024年10月8日下午,由香港商报主办的“2024大湾区杰出企业家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尖东海景嘉福洲际酒店盛大举办。陈秉文从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手中接过奖杯,激动又不失淡定地发表获奖感言:“在我心中,香港深圳如同是两条交错的河流,彼此融合,滋养着我前行的信念,我也收获了深港双城记的华美乐章。我希望尽己所能,培养更多的年轻才俊、回馈社会,为大湾区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右)为陈秉文颁奖。

“2024大湾区杰出企业家大奖”颁奖典礼,陈秉文与主礼嘉宾颁奖典礼现场。

香港九龙城和深圳南头古城“双城合一”

陈秉文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回顾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香港九龙城和深圳南头古城“双城合一”。

陈秉文回忆道:“我父母从50年代由内地来到香港,人生路不熟。我在香港九龙城出生长大,在当年的香港,我周围家庭都生活困难,把子女带大非常艰辛,我们这一家庭也不例外。那个年代潮汕人的家庭更加勤俭刻苦。我父母生育了七个子女,我排行第六。兄弟姐妹都非常融洽,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哥哥姐姐很早就出来做事,帮补家庭开支,尽量减轻父母重担。”

陈秉文与亲友团。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20岁出头的我踏入社会,在一间香港的日本贸易公司工作。当时正值香港百业兴旺,潮汕人精神根植我心,我始终提醒自己:必须努力专注把所有工作做好。80年代中期,我已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80年代尾开始,很多香港生产厂商开始搬迁至附近城市,尤其是电子行业迁至深圳南头一带比较多,因此我亦需要经常到深圳南山区了解厂商生产状况,部分厂址就设立在安乐村的厂房里,在这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跟南山区和安乐村结下了良缘。”

对陈秉文而言,南头是他事业腾飞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他见证了深圳的飞速发展。1996年,在南山区举办的“深圳荔枝节”期间,家乐福南头店开门迎客,这是家乐福在深圳开设的第一家店,而陈秉文创办的“深圳市菜篮子批发市场”也在同一天开业。往日情景,历历在目。

“深圳市菜篮子批发市场”经营到2005年左右,当年因旧的批发市场面临拆迁,他将事业转型到配送服务。同时,自2005年开始,他在深圳安乐村开始开发“安乐工业区”,当时创办的公司名称也颇具时代特色——深圳市安乐联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乐工业区”也是智恒产业园的前身。

如今的智恒产业园,位于深圳南头关口深南大道旁,2007年起由深圳市安乐联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改造。通过引入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改变了原有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不断翻新与改造老旧厂房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区域内的道路管网与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城市环境的提升,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园林式工作环境;另外,园区引入包括品牌咖啡、连锁餐饮、室内高尔夫、自助桌球、天台篮球场、天台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和恒舍美术馆等公共文娱设施,为企业与员工提供了更加便利与温馨的生活环境。

陈秉文工作团队在智恒产业园。

经过十多年的产业沉淀和潜心打造,智恒产业园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包含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生产和数字装备研发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生态体系。在运营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智恒”模式——“1+4+6”的企业特色服务体系:旨在打造“1”个从创意到孵化,从有形空间到无形服务,从成长加速到培育上市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4”个“智+”服务链(智+政策、智+品牌、智+文化、智+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6”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实现园企共赢成长。

自投入运营以来,园区陆续获得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深圳市(互联网)特色工业园、深圳市航空电子产业园、深圳市市级文化产业园、深圳市网络微短剧产业基地和南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园等荣誉授牌。孕育出任子行、沃特新材料、合众思壮、极光大数据、亿维锐创、星龙股份、富友昌等上市公司7家,以及飞马机械人、昂楷科技等国家“小巨人”企业以及“四上”企业、“国高”和“专精特新”企业逾百家。

如今园区内集聚工业设计企业产业空间接近2万平方米。其中入驻有全市作为设计类企业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浪尖设计集团,长期为华为、腾讯、中兴、海尔、海信、美的、波音、宝马、宾利、微软、英特尔、高通等2000余个国内外不同行业顶级品牌提供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另外作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工业设计领军企业的佳简几何总部也位于园区内,为微软、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众多全球领先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新消费品牌提供设计服务。

入驻智恒产业园的浪尖设计集团创始人罗成(左)与陈秉文。

五链贯通 “D+M深港设计产业港”催生商业新模式

区别于传统的地产开发及产业园运营,陈秉文近年创新探索和大胆尝试,不断使产业园升级迭代。作为入驻园区的知名设计公司,浪尖设计集团与智恒产业园联动,以工业设计产业服务链为驱动,整合深圳制造业优势,与香港品牌资源及人才共同创建“D+M深港设计产业港”。旨在通过打造“设计(Design)与制造(Manufacture)”创新融合新机制,开启服务型创造的新业态,创造跨界新产品,催生商业新模式。

D+M深港设计产业港项目,依托智恒产业园16.5万平米“大设计、大智造、泛娱乐、新消费”产业集聚空间优势,利用E区6万平米层高6.8米为主的大跨度稀有空间,是智恒产业园在市区两级工信部门指导下,在获评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南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基础上,与国家工业设计龙头企业浪尖集团携手,共同推进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大设计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该项目具有毗邻前海、连结深港的区位优势,整合散布的深港设计产业优质资源,充分诠释深圳“世界设计之都”的独特价值,服务于创新成果转化、赋能制造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恪尽企业公民责任和平台价值的使命担当。

陈秉文介绍,“D+M深港设计产业港”为智恒产业园与浪尖集团合作启动E区重点改造的项目,旨在以“3+2”设计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引领,创造五大领域服务型制造新增量。“3”是指:打造“深港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深港设计文化交流中心、深港设计产教融合中心”三大产业中心,突破“角色错配、价值错配和人才错配”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制约。“2”是指创建“造物者设计工坊、CMFT 知识库”两个产业转化平台,构建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体系,催生设计创新驱动型项目孵化新模式。“五大领域”指面向交通工具与新能源、城市发展与低碳经济、消费电子与美好生活、智能制造与现代农业、数字内容与文创新媒体五大产业领域,建立具有强大资源导入能力的产业数码化入口,形成工业设计、时尚设计、视觉设计和空间设计机构和高端人才集聚跨界的设计链新业态。

陈秉文预计,项目改造完成后将创造设计及相关生产性服务收入超3亿元(人民币,下同)/年,直接带动制造业产值和销售额增长超40亿元。

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中双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大湾区背景下,“D+M深港设计产业港”与位于中山马鞍岛的20万㎡“D+M湾区设计产业港”联动,共同构建服务于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设计创新协同和跨域项目孵化机制,进行创新探索和大胆尝试。据介绍,“D+M湾区设计产业港”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五链贯通”的产业创新枢纽将呼之欲出。

回馈社会 提携后辈 爱惜人才助力腾飞

除了经营有道,陈秉文还热心公益,回馈社会。陈秉文的父母都是潮汕人,信佛教,信因果。受家庭影响,陈秉文也是助人为善、慈悲宽厚。他创业至今30多年,共事20~30年的同事不乏其人。

作为佛教宝静安老院院董、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院董、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陈式宏学校校董、香港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校董,陈秉文经常慰问长者、关心幼者,出钱出力,推进完善公共政策,为有需要人群争取福祉。

2024年9月中秋前夕,陈秉文与家人、同事探望了安老院的长者们,长者们再次见到陈秉文格外开心。中秋期间,元州邨居民服务中心、佛教宝静安老院及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均为陈秉文的善举颁发了感谢状。感谢状上写着:陈秉文阁下慈悲喜舍,关怀弱老,深仁厚德,不胜铭感。

多年来,陈秉文及管理团队积极参与政府与街道组织的多项公益活动,例如参与粤桂东西部协作帮扶县易地扶贫等乡村振兴示范专案,带动产业园的优势企业精准对接协作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实现资源共用、资讯互通和共同发展。

伯乐相马、惺惺相惜。对于青年的培育孵化,陈秉文也是格外用心、不遗余力。对于可塑之才,他定将提供多种帮扶,助力腾飞。

对于有为创业者,陈秉文更是欣赏有加。当记者采访“D+M深港设计产业港”规划进程时,陈秉文隆重介绍了浪尖设计集团董事长罗成,其公司在全深圳市设计类企业中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新冠疫情期间,产业园内的企业流失率非常低,陈秉文及管理团队担当起社会责任,采取减租免租、服务升级的方式,给到入驻企业温暖与信心。

同时,陈秉文在智恒产业园搭建了深港青年创新城市会客厅,打造湾区青年数字文化创意孵化基地。2024年8月24日下午,由香港优才国际教育主办,深圳智恒产业园、青年港漂总会、香港旺角警署警民关系组等联合承办的“行前说明,赋能未来”2024香港优才国际教育赴港留学行前说明会在园区内举行。借此,青年港漂总会与智恒产业园深入探讨了未来深港创意设计人才的孵化与培育,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未来也将搭建常设的交流平台,组织创意人才的交流互访和联动共创,促进深港双城青年的创新创业发展。

如今,陈秉文依然书写着“深港双城记”,经常驾车往返,为大湾区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