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走进光明,科学之城迸发活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龚显丽
2024-09-28 21: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8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雅思”组合——黄雅琼、郑思维走进光明红花山体育中心,与市民群众开展交流互动。活动现场,光明区发布了即将上新的四大场馆。

随着奥运冠军走进光明,再次掀起了光明区市民群众的体育热情,这座自然与人文相辉映的科学之城又一次“出圈”。

奥运冠军闪耀光明 四大场馆即将上新

活动现场,“雅思”组合分享夺冠历程,并与现场市民群众开展精彩互动,“勾对角手感”、“疾速抽球满电对决”等精彩互动,最后还与由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大学生和体育行业代表等组成的两支光明科学城代表队开展2V4精彩对决。活动中还抽取幸运观众获得冠军签名照片、球拍、球衣等纪念礼物。两位冠军展现出了高超技艺,呈现了羽毛球项目感染力,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活动现场光明区隆重宣布,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区红花山体育中心、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以及玉塘文体中心四大文体设施即将于今年底上新。活动还同步开展了运动嘉年华,设置了“捷足先登”“羽众不同”“保龄出击”“青出于篮”“才滑横溢”等丰富多彩的环节,同时现场也备有抽奖礼品:羽毛球周边贴纸、羽毛球球拍、羽毛球抱枕等礼品,现场群众纷纷踊跃参与。

活动结束后,“雅思”组合一行来到光明区虹桥公园,感受光明自然人文生态的美丽。虹桥公园以其独特的“红丝带”桥体建筑设计而闻名,蜿蜒曲折的虹桥宛如红色丝带凌跃城市上空,冠军在虹桥留影并邀请市民朋友一起走进光明感受科学城建设成果。

体育场地设施便捷多样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文体设施加速“上新”。光明区文体设施星罗棋布,光明区群众体育中心活力拉满,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二标段、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上村文体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改扩建、玉塘文体中心等4个项目封顶,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破土动工。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一标段10片场地获FIFA场地标准认证,光明区获评深圳市唯一“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体教融合联合共建项目签署落地。体育设施融入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虹桥公园山地自行车赛道建设完成,公园内滑板场、车模场面向市民开放。光明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达814处,体育场地面积达299.27万平方米。

全民健身“智造”加码。光明区15套室外智能健身房落地,实现辖区街道全覆盖,成为深圳市首个完成“十四五”便民、利民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任务的行政区。目前光明区每千人拥有智能健身设备数为8.06台,智能健身用户覆盖率为45.4%,是全市平均值的1.4倍。截至2024年9月,光明区的智能健身房已经吸引56.1万人注册使用,总使用次数达到559万次。下个楼就能找到健身场馆和器材,正成为光明人生活中的“小确幸”。

便民服务“实招 ”落地。积极拓展“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便民服务,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开放共享。推进光明区学校体育场馆采购社会化运营服务,打破学校与社会壁垒,最大化发挥存量体育场地效益。截至2024年9月,按照“应接尽接”“应开尽开”原则,光明区累计接入95所体育场馆,开放运动场地381片,智慧体育服务实现率达100%。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上线以来,光明区体育场馆累计订单数51.85万单、入场锻炼136.67万人次。辖区六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均被评定为A级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4.16人。

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立足科学城建设定位高点,大力打造十大体育赛事城市名片彰显品牌特色。成功举办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ITF国际网球大师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深圳站)、“光明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友谊邀请赛、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光明速度攀岩速度争霸赛等十大体育赛事,其中2023年举办的首届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获评深圳市“十大高水平体育赛事”。以“光明科学城”足球、羽毛球公开赛搭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区院校运动交流平台,“光明速度”攀岩速度争霸赛打造“亲子娱乐+竞技交流+人才选拔”特色赛事,“光明微跑”主题活动备受热捧,持续擦亮区域赛事品牌。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集聚光明,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马术、自行车三大项落地光明,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站(W50)、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2024年中国滑板公开赛等国际、国家级高端赛事频落光明。光明区年均举办高品质赛事30场以上,2023年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自媒体直播点击量超3500万关注。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首届“深圳杯”龙狮精英赛等多个赛事获省、市相关单位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凸显光明蓝绿本底资源优势,户外运动丰富多元。光明区按照“俱乐部+场地+赛事”的思路,大力发展赛艇、自行车、马术等户外时尚运动。成功成立喜德盛自行车俱乐部,引进喜德盛洲际车队和喜德盛中国车队,落地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训练基地;成功引入深潜赛艇健康俱乐部,落地光明深潜水上运动中心、粤港青年赛艇交流中心,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茅洲河高校赛艇对抗赛、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等水上运动赛事茅洲竞渡;依托光明大观园马场,全国首发共同培育PONY马品牌“蒙盟马”并成功开展拍卖交易,中国马术场地障碍青少年冠军杯赛总决赛、首届深圳市马术公开赛、光明科学城马术邀请赛等高水平马术赛事光明驰骋。成功引进斯巴达、磨房百公里、The color run等优质体育赛事活动资源,积极开展徒步、骑行、滑板、车模等时尚运动项目。

聚焦群众“体育生活幸福圈”,基层文体品牌提质培优扩容。积极推进区域特色基层文体品牌打造,策划举办首届光明区社区龙舟赛,特色配套非遗集市;启动“一街道一骑游”特色项目打造,充分展现街区自然人文特色。以社区运动会为平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民健身活动项目体系,策划开展2024年光明区第三届社区运动会拔河比赛、室外智能竞赛车比赛等区级重点项目,鼓励街道社区因地制宜策办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优质项目评选,“新湖骑迹”“新湖蓝图KBA”“光明杯”“凤凰杯”等擦亮街区体育赛事品牌,“全民健身日”主题各级各类系列活动逾70场。截至2024年9月,光明区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共计176场,直接参与人数达5.8万人次。

发挥政策效应引领带动 “体育+”融合发展

光明区出台《关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体育场馆建设,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打造品牌赛事活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发展“体育+”业态。充分挖掘和整合光明区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大力整合运动休闲、会议旅游、文化娱乐的资源要素,持续开展体育赛事“三进”引培,探索“体育+商圈”“体育+景区”“体育+街区”等实践,放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推动体育与文旅、住宿、餐饮等行业互促互进。光明区上半年累计开展58场“三进”活动,共吸引2.2万人次直接参与。2024斯巴达勇士赛深圳站、中国无线电测联赛等赛事期间,累计带动住宿餐饮消费超500万元。依托“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滚动发放体育惠民券超1000万元,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龚显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