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萧友梅评传》分享会在中山举行

中山+
2024-09-28 17:24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摘要

分享会现场,胡波讲述了创作《萧友梅评传》的心路历程

为推进书香中山建设,增加中山作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9月28日,“好书共读”《萧友梅评传》分享会在五桂山街道五亩文会茶世界•茶叙展厅举办。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作者胡波,中山市文联文艺发展部主任吕由,中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郑万里等出席。

分享会现场。见习生 方馨娉 摄

本次分享会探讨的作品《“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以下简称《萧友梅评传》),是一部全面评述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艺术人生的学术传记。作者胡波在充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尽量吸收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宏大叙事与微观描述、个人际遇与时代局势相结合,客观评析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准确深入地追述萧友梅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实事求是地评价萧友梅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全面生动地展现萧友梅曲折崎岖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

分享会现场,胡波讲述了创作《萧友梅评传》的心路历程。他谈到,萧友梅的一生是坚守与抗争的一生。他坚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文化落后的时代,毅然决然地投身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也与各种困难和阻力进行着顽强抗争,不断推动着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胡波分享结束后,现场嘉宾分批依次分享读书收获。

中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郑万里分享道,历史写作的价值在于教育今人、鼓励后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书写,不单在于全面、详尽地复原他的原貌,更在于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抽出与时代现实价值相符合的部分,《萧友梅评传》正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

华中师大教育博士杨展鸿表示,《萧友梅评传》为乡土教育留下了精彩且安全可靠的素材。“萧友梅先生尽管没能留下太多流芳百世的作品,但他在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上的贡献不可磨灭。”他谈道,在全书客观理性的语言里,可以读到崇尚、惋惜,以及一种淡淡的、惺惺相惜的哀愁。

“我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萧友梅先生,就是‘时代的孤勇者’。”中山日报社海外传播中心编导廖薇在分享中表示,作为一部传记,《萧友梅评传》不仅使历史人物的故事与当今主流价值观相切合,同时也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本身,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