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35年,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这样规划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4-09-23 21: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州发展目标愿景:2035年,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50年,将全面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批复实施。《规划》明确广州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规划》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编制的广州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在广州的落地细化。根据《规划》,广州海陆空枢纽能级全面提升,并强化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货运通道串联。

《规划》划定广州“三区三线”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8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29.1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39.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平方千米以内。

《规划》显示,广州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国务院批复要求广州建设南沙新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与香港、澳门协同发展,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融合发展,共建100公里“黄金内湾”。同时,共同谋划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并且,深化与佛山、清远一体化发展,加强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规划》提出着力建设1小时同城一体化圈层,与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邻接城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跨城通勤、产业协作、生态保护修复联防共治、治理协同等方面加强联动,推动更高质量的广佛同城、推动更高层次的广清一体化和穗莞惠合作。

此外,《规划》提到广州要构建2小时协同发展圈层,构建东江、西江、绥江、北江等发展走廊,与港、澳以及省内更多城市在生态网络、交通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等方面实现深度衔接。广州都市圈的不断壮大,将为全省“双核+双副中心”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还要求,全面锚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国务院批复特别提到,广州要巩固广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系统保护和集约利用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国务院批复也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乡生活圈,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