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艺术情未老!“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深圳特展”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24-09-23 10: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深圳特展”于9月22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此次选取国画大师李可染早年的2幅山水作品和54幅在北京、杭州、苏州、重庆、成都、桂林等地的写生,以及14幅代表性的山水画创作,带领观众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李可染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巨匠。他的作品源自中国画传统的深厚文脉,却在大转型时期里别开生面,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1954年春天,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位艺术家下江南写生,以自然为师;9月归来后,他们在北海公园濠濮间举办“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展览在美术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不同的意见和探索带来的可能性引发了各方重视,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重新恢复,三位先生的写生之旅在此时转动了中国画命运的齿轮。李可染也自此开启了1956年、1957年、1959年行程达十数万里的写生之路。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刘莹在前言中写道,李可染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时已明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提出了“用最大功力打进去,最大勇气打出来”,新中国初期,经过数十年在传统文化海洋中的遨游,李可染先生的传统修养已达到较高境界,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中国画要在发展中存续,于是毅然决定走出画室,“师造化”从自然中汲取养分,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认识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有计划地完成了中国画现代化历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晚年的可染先生“胸中丘壑,笔底烟霞”,创建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样式,也开辟出“李家山水”的独特风貌。

此次展览通过对李可染作品的梳理以及文献,呈现出他通过写生,将传统文人情趣,改造为以笔墨讴歌时代与祖国新风尚的艺术历程。《万山红遍》《青山密林图》《人在万点梅花中》等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

《雨亦奇》44x59cm

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妮表示,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绝佳体现,它启示着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路径,从而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七十年风雨,未曾让李可染先生的大胆创新褪色,也没有减损其作品的魅力。李可染先生的革新与探索,与敢为人先的深圳城市文化相得益彰,深圳美术馆此次非常荣幸地以展览呈现李可染先生的探索之旅,一同回顾与重溯中国画的现代演进之路,一同思考新时代美术的人文内涵与时代精神,一同为文化新质生产力挖掘出新的素材和养料。

李可染《万山红遍》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还挖掘了李可染与岭南,与深圳的艺术“情缘”。1962-1964 年期间,李可染在广东创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在这里不仅有他的老朋友王肇民,还结识了众多岭南画派的大家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而李可染与深圳的故事也非常精彩。深圳美术馆馆藏的三幅李可染的作品,包括国画《小孩与牛》《山归》以及为深圳美术馆题写馆名的书法作品也呈现给观众。

李可染《小孩与牛》28x37cm

李可染《山归》36x27cm

据悉,该展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深圳美术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将持续至12月7日。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