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启幕,为期三日,以“打造生物制造新产业 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为主题。在这个社会各方洞察生物产业航向与潜力的“风向标”大会上,来自学界、业界的先驱者们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就“生物制造”的产业方向和前景登台论道,共谋生物经济未来蓝图,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将生物技术的创新产品推向商业规模的引擎。在当下这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全球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未来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命健康等方面,生物制造都将发挥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指出,“食品制造是我国各地区生物制造领域的主要内容。”陈坚阐述食品制造发展对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未来食品科技创新的两大指导方针,一是贯彻“大食物观”,二是落实“民生为大”。
本届大会主席、广州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谈到,“要融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构筑AI4LS科研新体系,形成生命科学大数据自动化生产、智慧化处理的创新功能,加速重大科学发现、变革性物质创制以及重大工程应用。”徐涛表示,数据力量能极大赋能生物产业发展,如慢性复杂疾病的研究需要大规模人群队列数据的支撑。
徐涛透露,广州国际实验室正在进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建设,通过数据收集进行细胞谱系解析,进而完成数字化生理人类谱系建设,再将成果应用至药物靶向筛选、细胞疗法、再生医学等领域。记者获悉,广州正在打造以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国际生物岛为园区品牌的“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鼓励支持各相关区的生物医药园区纳入国际生物岛园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徐福洁在演讲中呼吁“相信慈善的力量”,并表达“通过支持创新和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群的健康和福祉”的美好愿景。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陈曦发表“引进来、扎得稳、走出去-阿斯利康的创新之道”主题演讲,深入探讨“跨界合作”之于产融结合、打造创新生态的重要性。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未来产业重点布局的关键领域。本届大会齐聚行业先锋,重磅发布三大高质量发展成果,为大会在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方面的影响与贡献提供实际载体。
本届大会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4》,全面解析中国生物经济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引领生物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创始主任刘陈立发布《合成生物学路线图2030——驱动下一代生物制造的引擎》,该路线图通过行业前端视角勾勒出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未来蓝图,为行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指导,加速生物制造的创新步伐。
此外,以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全国2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多个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生态合作平台,共同甄选出一批生物制造领域优质项目,综合评选并在大会上隆重发布“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生物制造创新力榜单”。
其中包括“2024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24生物制造领域新锐企业top20”“2024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高新区/经开区top20”三大榜单成果,有望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未来生物产业方向制定和政策出台提供参考,为生物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在“十五五”时期进入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本届大会还精准聚焦生物产业发展新态势与新特色,设置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产业政策与创新成果展,匠心规划国际生物产业基地展区、广东·广州展区、科普展区、体验互动区、生物产业专业展区、金融及投融资机构展区、线上展区共8大展区。
其中包括广药集团、一品红药业、云舟生物、百济神州、众生药业等在内,逾300家行业翘楚从广州、深圳、武汉、天津等生物医药产业重镇汇聚而来,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技术、生物农业等多个细分领域,全面展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本届大会特别新增的金融及投融资机构展区,搭建生物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桥梁,磁吸广州产投、广州城投、广州金控、广州银行等金融主体的参与,为生物科技创新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推手。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