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在深汕,是深圳” 深圳中学高中园:物理上的远,离梦想更近

晶报记者 施培选 吴欣 通讯员 何柏颖 郑佳祥 曾学明
2024-09-19 06:39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 “今天的远,是为了明天的更远”——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被制作成醒目的展板,矗立在深圳中学高中园内,成为诸多新生与家长竞相合影留念的热门打卡地。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每一位远道而来学子的关怀与尊重,更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今天的跋涉与付出,都是为了明天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与无限的可能。而这,不仅仅是对学子们的深切期望,更是对深汕教育“在深汕,是深圳”这一美好愿景的生动诠释。

“深圳中学高中园远不远?”“远,但也不远。”这是在深圳中学高中园开学两周来,许多师生家长的共同感受。

深圳中学高中园全景。

经过紧张忙碌的迎新、军训后,深圳中学高中园于9月12日隆重举行2024秋季开学典礼暨园区启用仪式。在“远”与“近”的交织中,这座全新的教育殿堂不仅成为莘莘学子孕育无限梦想的摇篮,更实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与深圳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生动诠释了“在深汕,是深圳”的教育愿景。

校内开通高铁安检点

提起位于深汕的深圳中学高中园,许多深圳市民脑海里冒出“名校”这个词的同时,另外一个词就是“远”。对此,深圳中学高中园校领导冯丹有不一样的想法。

深圳中学高中园校门口。

深圳中学高中园坐落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新联村、新城村交界处,由深圳中学数理高中、科技高中、实验高中三所寄宿制高级中学组成。占地3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可提供9900个学位,是全市最大的高中园。

“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地理位置虽然在地图上看似乎比较远,但其实距离深圳中心城区并不遥远。两地之间仅相隔100多公里,在高铁时代,这段距离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即可跨越。高中园也一样,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越来越近。”冯丹回应一些家长对于深圳中学高中园“远”的担忧。

“为了方便学生上下学,学校想了许多办法,最初计划用大巴把学生们运送到离深圳市区最近的地铁站。但在高中园开学之前,我们得到了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冯丹说,虽然距离没有变,可是从政府到学校都在想方设法缩短师生们的通行时间。“深圳中学高中园的交通建设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极大支持,不仅在学校内设置了高铁安检点,还开通了直达福田站的高铁专列。学生们订好高铁票,在学校进行安检后,学校大巴将把他们直接送到鲘门站乘坐高铁专列,使高中园到深圳中心城区的通行时间压缩在两小时之内。”

深圳中学高中园开学迎新。

这不仅仅是通行时间的压缩,贴心周到的安排也拉近了高中园与学生、家长们的距离。

深中小镇:熟悉的“深中味道”还在

“我想去图书馆打卡!”“我去游泳池打卡!”为了迎接新同学的到来,深圳中学高中园还特别策划了一场趣味横生的报到游园打卡活动,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地点作为打卡点,其中包括宏伟壮观的图书馆、充满活力的体育场、宁静优美的花园以及设施完备的教学楼等。

远处眺望高中园,“一园三校”的校门简约大气,与镌刻着“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标语和“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深圳中学校训的石碑交相辉映。对很多深圳学生来说,这种红砖建筑不仅古朴典雅,还是记忆中熟悉的“深中味道”——校园建筑的外墙沿用具有“深中特色”的红砖材料,古朴而庄重,骑楼、退台、中庭等岭南特色空间元素也巧妙融入其中。因此,深圳中学高中园有个别致的称号——“深中小镇”。

操场。

新生们踏入高中园时,就收到了学校精心准备的手绘校园地图,地图上不仅详细地标记了校园内的每一处重要建筑和设施,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11个特色打卡点,引导新生在探索校园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深中小镇的神奇魅力。

新生在校园打卡。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匠心独运的设计。透水铺砖、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措施巧妙融入;光伏发电系统、高效空调机组及智慧校园系统相得益彰,打造出一个绿色智慧的山水校园。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更是达到赛事标准。深圳中学高中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操刀设计,将岭南建筑特色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融合,呈现“青藤绿脉、有机生长、舒展通透”的独特格局。

走进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图书馆,书架间弥漫着淡淡的书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对高中园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最吸引我的就是超大的图书馆,到了新的环境,通过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与这里的山水和静谧氛围融为一体。”从福田区来深圳中学高中园上学的许同学表示,很期待新学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图书馆。

高中园校区设有共享教学区,以图书馆为首,在校门正后方,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中图书馆,其设计和建设是在满足绿色建筑三星的基础上,按照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最大化体现了绿色低碳校园的概念,它不仅起到了空间上的分隔和连接,更是深圳中学精神与文化的交汇点。

其他共享功能场所还有科技创新中心、体育馆、劳动教育中心、教师宿舍、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三所高中则独立配置有教学区、生活配套区、体育运动区,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学生宿舍、师生食堂、体育馆、风雨操场、游泳馆、400米运动场等。整个高中园采取了智能化管理,师生无需携带校园卡,只用刷脸就可以实现校园生活“一脸通”。

游泳馆。

“在校时间长一点,离梦想更近一点”

“在校时间长一点,离梦想更近一点。”9月12日,在深圳中学高中园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暨园区启用仪式的直播过程中,许多家长通过屏幕为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启用送上诚挚祝福,也为踏上新征程的孩子们加油鼓劲。

“我们今年首次实施了长短周制度。”冯丹介绍说,考虑到上下学通行时间比市区学校长,深圳中学高中园实行了每两周返家一次的安排。在留校的周末时光里,学校精心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通过张弛有度、紧张学习与温馨关怀并重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成长与放松。

“我可以适应两周回一次家,在学校就认真学,回家就痛痛快快玩。特别是留在学校度过的周六周日,看到学校安排的有趣活动,我非常期待!”余同学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中学高中园远离市区,两周回一次家,这样我可以更加静下心来高效学习。”

“深圳中学高中园将是一个随时点亮你心灯的神奇地方。”深圳中学高中园总校长熊志松在开学典礼上用两个“神奇”形容高中园。在他看来,这种“神奇”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上——鼓励你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为了让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文化。学校内共有三十六个社团,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根据个人兴趣参与其中。这些社团不仅有自己的管理机制,还有独特的徽章和理念,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新生们得以迅速适应新环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新的环境中迅速找到了归属感。

让深圳中学名师资源链接两地

如何让高中园的学生与深圳中学本部实现同步学习,并共享其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是广大家长尤为关切的问题。

“什么是‘名师’?实际上,名师的核心并不在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多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在冯丹看来,所谓的名师,不仅仅是教学成效的体现,更是其专业精神和个人魅力的综合展现。

为此,深圳中学高中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深圳中学教学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据冯丹介绍,在深圳中学本部和高中园的教师融合方面,校方采取了多方措施:一方面是邀请深圳中学本部的优秀教师来高中园进行全职授课;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远程“双师课堂”,实现两地教师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在教师培训和招聘过程中,深圳中学本部的资深教师也全程参与,确保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也能让家长们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充满信心。

据悉,深圳中学高中园党委书记由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兼任,高中园总校长则由深圳中学原副校长熊志松出任。目前深圳中学高中园教师队伍中,博士10余人,985、211名校毕业生超过50%,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班主任20余人。加上深圳中学本部选派管理团队和数理化等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教学业绩突出、学术水平扎实、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深圳中学高中园不仅和深圳中学本部互通招生培养,共享课程资源,其三所高中还分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实验班,这使得“一园三校”各有特色。如科技高中围绕“科技为基创新为翼,动手实践理工达人”的培养目标,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建设目标,构建科学与技术融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转化力强的学生。

“在深圳中学高中园就读可以融入深圳中学的体系里来,也可以和深圳中学本部共享教学资源,这是吸引我报考的重要因素。”一位香港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自己将以参加港澳大联考或者香港DSE考试这两个方向为主。

2024年,深圳中学高中园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增设了港澳大联考课程和DSE课程,按照公办高中收费标准。学校特邀原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技术总监罗贯中教授担任港澳特色课程顾问,负责港籍课程学科规划、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这吸引了众多港澳籍学生报考和学习。

这一切,如熊志松所形容,是深圳中学高中园的第二个“神奇之处”——重视学生成长的多样性,助力学生发现自己、塑造自我。“学校提倡交叉融合、创新创造,为同学们提供多元课程、多种舞台、多维实践、多彩文化,夯实同学们的学科基础,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发掘同学们的潜能,助力同学们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多元发展。”

今天的远,为了明天的更远

“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启动,不仅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教育事业的一大盛事,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圳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朱华伟在深圳中学高中园开学典礼暨园区启用仪式上如是说。

深圳中学高中园落地深汕,无疑是一个转折点。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深圳的教育资源快速在深汕落地,随着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启用,深汕基础教育薄弱的短板变成了长板,洼地迈向高地,为导入优良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深汕,是深圳!随着深圳中学高中园的落成启用,深汕地区正逐步与深圳教育体系接轨,加速推动教育的一体化进程,让当地的孩子们能够在自家门口享受到“特区”高中教育资源,获得感幸福感加倍提升。今年,200多名深汕本地学生踏入深圳中学高中园,开启了满怀憧憬的高中生涯。

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深汕坚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该区制定《深汕特别合作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义务教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提出“建成一批布局均衡、设施完善、办学质量好的学校”。

近年来,深汕投入约59.2亿元,高标准建设一批基础教育新校。随着教育投入持续稳步增长,深汕高中学位大幅增加。2024年全区4所市教育局直属高中高一新生共招生4300人,高中在校生总人数达到6400人,而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人数超过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约七分之一。

展望未来,深汕将加快与深圳的一体化发展步伐,形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并吸引高校入驻,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全链条”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今天的远,是为了明天的更远”——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被制作成醒目的展板,矗立在深圳中学高中园内,成为诸多新生与家长竞相合影留念的热门打卡地。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每一位远道而来学子的关怀与尊重,更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今天的跋涉与付出,都是为了明天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与无限的可能。而这,不仅仅是对学子们的深切期望,更是对深汕教育“在深汕,是深圳”这一美好愿景的生动诠释。

(深圳中学高中园供图)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施培选 吴欣 通讯员 何柏颖 郑佳祥 曾学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