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举行的2024全球大资管与量化投资论坛上,多位来自资管、法律等行业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聚焦“合规风险防范下的发展路径”这一主题,围绕宏观投资与风险规避、数智时代下的合规与创新、海外高频交易现状与策略、企业出海下的跨境合作与应对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探讨,为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凯丰投资(香港)CEO高滨表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企业首先要努力走向全球,宏观投资要主动求变;其次要有更深的宏观分析,以及更主动的应对策略;最后要积极适应国际规则,在合规的前提下寻找投资策略的全球化,有效管理风险。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合规与风险控制专业委员会牵头人闫丽萍认为,企业的数字化与合规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她特别指出,合规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强化合规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升合规效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符合企业特色的合规文化至关重要。
高盈科技、高盈证券董事长吴超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随着技术发展,量化管理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精准性相对较高,盈利能力持续存在。他指出,全球量化策略分为基本面量化、统计套利、高频策略等三类。
近年来企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此过程中跨境合规成为重要挑战。多位资管行业人士围绕“企业出海下的跨境合规思考与应对”展开探讨。
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冀洪涛建议,企业需要在认知、法律法规等层面做好充足“出海”准备,考虑清楚路径、目标与方式。他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出海”大多采取自建产能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未来的法律法规能否保护未来投资者利益的问题。通过海外原有产能整合、并购、提升等"出海"方式值得参考。
宝盈基金总经理杨凯认为,出海是一个经济体或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出海模式有港股通、QDII,以及设立境外子公司,业务上发展互认产品投资国内市场,或者收购当地有品牌有影响力的资管企业,相对而言业务切入较快。
益劭资本董事长、首席投资官王汝先表示,企业“出海”或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经济和营商环境、国际关系环境,以及企业能动性,都共同构成并推动了现实的“出海”形势。当前挑战与机会并存,要抓住海外的投资机会,迎难而上创造新的价值。
中欧瑞博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吴伟志认为,私募出海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资产端出海,二是将海外资金引入国内,主要包括国内和海外两条产品线。国内产品线有品牌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建议重点发展国内资产产品线,国际资产产品线还需打磨。
“中国供应链海外市场的性价比、竞争力都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表示,创新和出海已经成为共识,不同行业出海逻辑和策略不一样。新能源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领域,成本、效率独步全球,可关注在中东、南非、东南亚的增量;创新药企“出海”要在成熟市场里有权益合作或者商业化能力;私募本质上是寻求商业共识,应该去有波动性、流动性的地方。
APUS董事长兼CEO李涛认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将逐步增强,投资规模亦随之扩大,中国企业“出海”是一个必选题。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要明确“出海”的方向选择,摸清当地的政策、法律,要紧跟国家政策,真正实现从简单的“走出去”到核心的“走出去”。
据悉,“全球大资管与量化投资论坛”旨在聚焦资本市场政策与创新动态,展示中国资管与量化行业的优秀机构与优秀产品,分享其先进的投资理念,打造全球大资管与量化投资界高端互动交流平台,助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自2015年起已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成功举办了10届19场活动,累计吸引了360余位嘉宾出席、9800余名观众参与。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