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吾山安处——贺海锋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开幕。
出席开幕式嘉宾合影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刘文东,高剑父纪念馆馆长许沛波,深圳美术馆原馆长张燕方,深圳报业集团原社长、书记陈寅,广东省湖南商会驻会执行会长、党支部书记童迪平,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深圳画院)副主任杨晓洋,深圳中国画学会会长于长江,深圳报业集团运营总监叶建强,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晓生,广东省湖南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柳,广东省湖南商会副会长扶永斌,教授韩玉壶、许晓彬、张东、张振江、谭文选,广州美术学院教师邱佳铭、黄涛、李梓儒以及艺术家徐龙森、陈年发、郭楚开、康永乐、张利勇、蒋春林、萧玉超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深圳画院)副主任杨晓洋,山水画家徐龙森以及本次展览艺术家贺海锋先后致辞。
此次“吾山安处——贺海锋作品展”展现了贺海锋这些年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他近年来较为完整的创作历程。展览共分为两个单元,分别对应他创作中两个重要主题: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文豪苏东坡曾在词中对岭南风景应答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也曾对故人与故园深切地思考与怀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展览主题正是出于此处,暗喻贺海峰多年来一个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寻觅自我的创作之旅。贺海锋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数十载传统山水研习,扎实的学院派训练为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北京求学期间,其作品吸收了北方山川风土的雄厚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十年漂泊之后,他移居南方,扎根于大湾区这片热土,着力于城市山水景观的构建,积极探索山水画关于民生、叙事的更多可能性。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以水为血脉,水以山为面目”,贺海锋的创作画面离不开“山”与“水”的思考。人画山水时,不只是“山水”,还是他自己。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热情和个人生命的韧性,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近年来,他亦是游历于城市间,保持着那份与自然相通的心性,将城市景观与自然山水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凝固成心灵的独白。无论是山水,还是城市,贺海锋的作品是一个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寻觅自我的创作之旅,在这趟旅程中,他在作品的每一笔墨中建构自我的语言与方法。
笔墨当随时代。贺海锋的绘画语言既有对宋画笔墨意境的关联、元代画家表现技巧的传承,又包含了现代化的创新、以及西方艺术的影响。在用笔方面,他重视传统国画中笔踪墨迹对于山体的表现,同时在元画“解索皴法”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独特的“长线皴法”,使得画面中山体的结构更具浑然天成的感觉,又引入塞尚的平面构成,用成组的皴和成片的墨点去构成画面,使传统与现代在画作中完美融合;在用墨方面,除传统的水墨灰调外,他更是大胆设色,“随心赋彩”,赋予作品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传统的国画材料得以升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现代化表达也使观者既熟悉又新颖,引发出对自然的思考。
展览展出至2024年10月8日。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