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深圳“四有好老师”群体中,那些独特且重要的班主任——他们是默默耕耘一生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用生命的长度和厚度守护孩子们;他们是专门教育班主任,用理解和包容构建起信任的桥梁,用无私的爱助力学生规划出人生的新航向;他们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班主任,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韧的气质,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陪伴者……他们,是学生心中最可爱的人,以岁月见证坚守与奉献,镌刻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时代内涵——此刻,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班主任致以崇高敬意!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蒋颖慧老师:做一辈子的“好老师”
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蒋颖慧老师的工作清单上,是30年全勤、100%学生满意度、家长口碑班主任、社会口碑级长。每每提起她,大家都说“蒋老师是个好老师”,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总能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蒋颖慧老师告诉记者。一提起她的孩子们,蒋老师的故事就像微风一般从相册里、从青春时光里、从每一间教室里,吹来秋实飘香的浓郁。
1996年蒋颖慧老师从内地一到深圳就进入南外,“当时南外采用‘5+3’八年学制,创新发展的实验特色深深吸引了我。”来深从教的第一个八年,蒋颖慧陪伴36个孩子从6岁到14岁,她逐一走访班级的每一个家庭,和家长面谈超过500次;蒋颖慧的儿子刚满百天,产假还未结束,但孩子、家长都急切地需要她这个班主任,她安顿好家人和儿子就返回三尺讲台……2004年,这班孩子创造出超乎想象的奇迹:当年,南山全区考生全科A+5人,蒋颖慧班级就有三个;她带的班级数学成绩100% A,其中60% A+,全员考入重点高中。
第一届孩子的成长,让她更为坚定地践行“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思想,从此,她和学生约定“每天一小时”,20年如一日,听孩子们倾诉少年烦恼、懵懂喜爱、未来梦想……从自己班级到学科任教班级,再到全年级乃至跨年级,1000多个孩子、1000多个家庭,上千个小时交流,“蒋妈”成了孩子们青春年少的解语花、定心丸。
“你一定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悄悄话结束后,蒋颖慧会不时给孩子们写几张字条,那个有“歌唱家”梦想的女孩,在“全国寻找邓丽君”活动中脱颖而出,如今是一名大学老师了;一个常情绪失控的男孩,学会了用“绘画”让自己安静、独处,如今是一名设计师了;还有一个中考志愿犹豫不决的女生——周舟,她最终选择了南外高中,成了一名学在南外12年的“南外宝宝”,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南外执教,今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蒋颖慧相信,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而她也让自己成了那个传递幸运和梦想的人。
深圳市育新学校周科中老师:在矫治守望中点亮希望之灯
这是一片特殊的教育园地,这里有一群行为习惯偏常、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他们努力寻找着回归正途的光芒。深圳市育新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专门教育学校,这里的教育对象呼唤着富有爱心与耐心、活力与智慧的教师来挑战,而周科中老师就是学校里这样一位有爱心有智慧愿奉献的教师代表。
去年12月,深圳市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矫治教育中心”)在深圳市育新学校成立,进一步强化学校专门教育功能。有一群孩子进入矫正中心学习,有着多年专门班主任工作教育经验的周科中主动报名,被学校委派,成为了他们的班主任。
“这些孩子基础薄弱,价值观在不良朋友圈的影响下扭曲变形,家庭教育更是普遍缺失。”周科中说,然而,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他仍然细细寻找着这些学生的成长点可塑性。
相处中,他想方设法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过去成长中的故事,掌握他们的行为习惯,跟他们交朋友,慢慢地打开他们的心扉,引导学生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周老师看来,与这些孩子的沟通需要技巧,一开始盲目地交谈往往效果欠佳,于是他鼓励学生们写日记。在每个夜晚,学生的日记本上,是他与学生们重要的沟通桥梁。每天晚上不管工作到多晚,他都会批改日记,写下鼓励的评语。
“小龙L的故事,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周老师说,小龙L初来乍到时,与家人关系紧张,行为习惯糟糕,师生关系也是剑拔弩张。实际上,小L龙跟其他孩子一样特别需要认可与倾听。于是,周老师耐心地倾听小L龙的心声,认可他的善良,鼓励他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引导他看到改变的可能。在肯定与鼓励中,小L龙渐渐变得阳光自信,为自己制定了未来的学习计划。“能够看到孩子重回正轨,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最好的肯定。”周老师说。
周老师说,专门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转化一个学生,更是为了幸福一个家庭,稳定一方社会。在这片矫正特殊的园地里,他和育新的老师们如麦田的守望者,一起播撒善意,用爱心与耐心去引导他们重返正途。
深外初中部体育教师林永发:让学生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
“四个大闺女回来看我了!”每到寒暑假,林永发的朋友圈里总要晒几张与毕业学生们的合照。这已经是他在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初中部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了。除去体育老师,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班主任。
从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后,林永发在2009年来到深外初中部,2016年开始担任班主任,今年在初三11班任教。坚持做班主任的九年时间里,林永发将体育的活力与激情带给学生,始终温和而坚定地与学生站在一起,努力做好学生成长的“生命引路人”。
林永发带着学生参加拔河比赛。
对于林永发来说,成为班主任其实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在学校一次评选“最受欢迎的老师”时,教学认真勤勉的他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肯定。“校长问我:要不要试一下做班主任?”
“仍清晰记得,我成为班主任那年在新生面前介绍自己时,讲台下‘啊’声一片,学生们的脸上写满了吃惊与诧异。”林永发告诉记者,家长们更难接受。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体育老师不教主课,对孩子文化课成绩的帮助不多。
相比体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非常考验老师的沟通与管理能力。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林永发经常向学校前辈请教,从中选取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会通过早读课、午休和自习课观察学生们的精神状态,看看有没什么异常,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下课时我会和各科任老师交流,了解孩子们上课和学习的状态,也会通过和学生聊天掌握学生的一些生活动态。”林永发说。
经过九年时间的磨炼,林永发班主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班级学生在体育活动与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出色,家长们对林永发的评价也从最初的质疑,转向了肯定与赞赏。
在林永发看来,体育老师做班主任的优势在于,心态会相对比较放松,不会一味追求成绩,能够让班级学生保持阳光和团结。“作为一个体育老师,我会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学生能够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会一往无前。”
林永发擅长的体育项目是中长跑。他深刻感受到,教育如同长跑,不能全程保持冲刺速度,而是需要有慢有快,进行合理调节。“带班其实也是一样,不能说一味地给学生压力,我觉得这样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以及后劲的爆发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我会在某一些可以放松的节点,让他们放松一点,但在每一次大考之前,再给他们加压,鼓励他们保持节奏,不断激发学生潜力。”
“成为班主任是一件富有挑战但值得庆幸的事。不论是与孩子们建立的真挚友谊,还是帮助到一些学生后的幸福感,我都觉得挺满足的。”林永发说。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