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电商平台的“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出现价格设置错误,导致全店20分钟内以进货价4-5折的价格“卖出”货值超7000万元的货品,引发热议。9月3日,该店铺发布公告称,小天鹅品牌决定为该店铺提供过百万元的专项支持,店铺将为受影响的消费者赔付10元现金红包和100元无门槛优惠券。
该事件曾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商家就应该按照卖出价格发货;也有网友表示,该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有组织的“薅羊毛”行为。
读特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网店因价格设置错误造成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那么,在类似事件中,商家可不可以撤销订单?法律如何界定“薅羊毛”行为?
小店误设价格遭“薅羊毛”
价格标错案例屡见不鲜
据“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发布的公告,8月28日凌晨,由于新来的运营人员对平台活动规则理解出现偏差,设置了错误的价格,导致全店洗衣机以成本价4-5折的售价卖出。店铺发现之后进行了下架处理,但仍被拍下将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四千万元,涉及货值七千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一人拍下多单的情况。
事件发生后,该店铺发布了一则员工致歉视频。视频中员工称,店铺发现异常时已过20分钟,目前店铺保证金赔付已经超过几十万,恳请购买者同意退款程序。
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员工致歉视频截图。
9月3日,“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发布公告公布补偿方案:
经过协商,小天鹅品牌决定为该店铺提供过百万元的专项支持,用于补偿因此次事件受到影响的消费者——赔付形式将采取10元现金红包+100元无门槛优惠券的方式,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不满与损失。
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公告。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店家因价格设置错误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2023年9月,洁柔官方直播间就因员工操作失误,将原价56.9元1箱的纸巾错误地设置成了10元6箱的价格,引发了大量用户的抢购。最终该商品成交超过4万单,洁柔因此损失了超千万元的资金。洁柔官方随后对此事发表声明称,所有订单将正常发货。
此外,在不久前的8月21日,嘉华食品也因内部操作失误,将团圆大饼错误地以“到手价1元”上架销售,短时间内售出近600万枚,预计会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嘉华食品发布致歉函,请求消费者能够主动退款。
嘉华食品致歉函。
有电商人员表示,在各类促销活动中,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和商家参与,会制定一系列繁复难懂的规则,涉及折扣计算、满减条件、优惠券使用等多个方面。对于商家而言,要准确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价格设置错误等问题。
“羊毛党”群体日益壮大
利用商家赔偿和差价牟利
读特新闻记者搜索之后发现,在此次事件发酵后,有不少买家选择了退款,但仍有一部分买家并未响应退款请求。有买家转而向电商平台提出赔付要求,希望平台能够介入解决。一些买家在社交媒体或二手交易平台上发布了高价转卖信息,试图利用这一价格异常的机会赚取差价。有网友指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有组织的“薅羊毛”行为。
“薅羊毛”主要是指一种在电商平台获取折扣的方式,消费者通过促销手段以较低的价格达成商品交易。随着“薅羊毛”一词的广泛传播,“羊毛党”群体日益壮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平台优惠,这些消费者纷纷加入或组建“羊毛群”。一旦发现有超低价折扣商品或即将开展的促销活动,这些“羊毛群”便会迅速行动起来,共同“薅取”这些优惠。
社交平台截图。
白女士对加入这类“羊毛群”抱有极高的热情。她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这类社群的运营者往往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相关帖子来吸引粉丝的注意。粉丝被吸引并私信询问详情,运营者便会发送入群链接,从而不断壮大着这些优惠群的规模。在这些群聊中,会有人发布日常低价信息,吸引群友去“薅羊毛”。
一位在电商平台上经营店铺的卖家就曾在某平台上投诉称,自己弃用多年的店铺被“羊毛党”盯上并被恶意下单。据该卖家描述,其店铺因长期未运营,评价、评分及售出记录均为零,本应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但“羊毛党”找到了他的店铺,故意在卖家未注意到的情况下进行购买。
由于店家长期未进行店铺维护,未能及时收到发货提示,导致平台在卖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规定对下单者进行了保证金赔付。
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律师:标错价格构成重大误解可撤销
“薅羊毛”不当或涉违法
在网店设置错误价格导致巨额损失时,商家是否可以对买家实施退款强制执行?“薅羊毛”有法律风险吗?针对上述问题,读特新闻记者采访了广东静为律师事务所董大科律师。
董大科表示,从法律角度分析,通常此“标错价格”的事件被视为重大误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然而,实际操作中撤销此类合同存在一定难度,存在证据收集难、涉及人数多、诉讼成本高等原因。
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也就是说,店家如果决定行使撤销权,需要在发现价格标错之日起九十日内进行。董大科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此事件中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争议,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针对“薅羊毛”这一现象,董大科认为,消费者通过参加商家提供的各种福利活动,使自己购买到优惠价格的商品,此种意义上的“薅羊毛”符合平台、商户与消费者共同利益,是一种合法的网络交易行为,不涉及违法。但如果消费者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则可能涉嫌犯罪。
例如,“羊毛党”利用商家过失或平台漏洞,恶意注册大量账户刷单来“薅羊毛”,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诈骗罪;在“薅羊毛”过程中存在刷单和虚假交易,骗取平台的补贴,可能涉嫌诈骗;如果将不正当的“薅羊毛”方式传授给他人,可能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在此事件中,部分买家将手上的订单进行高价转卖,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不当得利。
董大科认为,因标错价格而引发的系列问题,需要构建一套多方共治的解决机制。首先,商家自身应提升对电商平台的熟悉度与操作能力,尽量杜绝人为失误。
消费者在面对异常低价时也应保持理性,过度利用商家的失误进行获利,除了损害网络秩序外,还可能触犯法律底线。
平台也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优化活动规则设计,减少因规则复杂而导致的误操作,比如可设置价格预警或类似亚马逊邮件确认的制度。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平台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处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律师说法》是由读特新闻客户端“小特有说法”打造的一档法律科普栏目。本栏目中,我们将定期邀请深圳律师协会注册资深律师作为嘉宾,为公众深入剖析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
本期说法律师
广东静为律师事务所
董大科律师
董大科,广东静为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深圳律师协会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年深圳市律师协会律师权益保障委员会先进个人、静为所金融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事诉讼业务多年,办理民商事案件上千宗,擅长领域为海事海商、知识产权、房地产和建设工程、公司治理及争议解决等法律事务。尤其在复杂民商事案件诉讼中,积累了深厚的实战经验和专业功底。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