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截至8月底,134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完成半年报披露,整体营收平稳增长,盈利内生动力不断改善,龙头公司引领作用凸显,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分红回购意愿不断增强。
营业收入稳中有进,盈利内生动力不断改善
在一系列稳经济、保民生、促消费等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撑下,上半年创业板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稳中有进,经营业绩企稳回升,盈利内生动力稳步增强,第二季度边际改善明显。
上半年,1349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6万亿,其中,近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1家公司营收增速超30%,85家公司营收增速超50%。宁德时代、金龙鱼营业收入超千亿,24家公司营业收入超百亿,较上年同期增加5家。
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7.73亿元,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261家公司盈利大于1亿元,38家公司盈利大于5亿元,迈瑞医疗、阳光电源等10家公司盈利超20亿元。635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73家公司增速超过50%,173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倍增。
第二季度以来,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改善明显,第二季度合计实现营收9869.18亿元,环比增长12.99%,实现净利润722.79亿元,环比增长21.66%。其中,近八成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实现环比增长,593家公司环比增长超20%;近六成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278家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超100%。
龙头公司盈利增速领先,新公司注重创新发展
创业板大市值公司整体收入利润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再度实现双增长。
以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为代表的市值排名前100的龙头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30.04亿元,净利润913.46亿元,占板块比重分别为43.69%和69.32%,龙头引领作用凸显,板块“压舱石”地位稳固。其中,七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家营收增速超30%,14家营收增速超50%;超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8家净利润增速超50%,18家净利润实现倍增。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合计达到889.89亿元,同比增长3.53%,仅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测算,创业板公司整体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提升至4.7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提升至5.89%。286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大于10%,较上年同期增加22家;184家公司研发费用大于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家。
高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等方面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亿纬锂能、赢合科技、精测电子、星源材质等一批创业板公司荣登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榜单。
海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外贸韧性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创业板公司克服外部不利影响,海外销售收入再创新高,上市公司实现海外销售3505.36亿元,同比增长7.6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18.02%提升至18.84%。创业板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增幅高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增幅1.5个百分点,彰显了创业板公司海外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分行业来看,重点领域外贸出口保持增长,电子、通信、家用电器、基础化工、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申万一级)的创业板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06%、106.39%、26.56%、17.48%、15.33%、14.65%,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
从贸易伙伴来看,近年来我国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2%,高于整体进出口增速1.1个百分点。创业板公司与贸易伙伴多元共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比如,阳光电源与Algihaz签约了7.8GWh中东最大储能项目,与Atlas签约了880MWh拉美最大独立储能电站,与Engie签约800MWh欧洲最大储能电站。国铁集团旗下的轨道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金鹰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GC-220Ⅱ型重型轨道车用于中国与非洲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坦桑尼亚中央线米轨修复改造项目的施工建设。
树牢投资者为本理念,“质量回报双提升”成效显著
今年2月以来,深市“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成效显著,创业板公司不断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回购、增持、中期分红等方式积极回报投资者,稳定市场预期。
经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56家创业板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家数是去年同期的2.79倍,宣告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金额达149.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迈瑞医疗、亿联网络、润泽科技、中集车辆预计现金分红超5亿元,迪安诊断、拉卡拉、天孚通信等26家公司分红预计超过1亿元。
2024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共推出314家次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为3,139至6,263亿元。同时,上市公司“关键少数”也拿出真金白银为上市公司未来“背书”,已有109家公司的312名股东发布增持计划,充分体现了“关键少数”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同。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