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公共卫生部
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
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
这也是世卫组织为猴痘疫情
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
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
Ib变异株病例
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
或性接触传播不同
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
还可以通过
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
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
超过1.56万例
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
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青少年儿童成“重灾区”
泰国卫生部疾控部门称,这名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是一名欧洲男性,8月22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该患者的40多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监测,暂时没有人出现相关症状。
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两年多来第二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国际卫生条例》框架下的最高级别全球疫情警报。
根据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关于2024年猴痘病例激增问题的第一次会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需高度警惕!
猴痘是什么?如何传播?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感染后有什么表现?
潜伏期
●5-21天,多为6-13天;
早期症状
●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病程
●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
皮疹和黏膜疹
●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
●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
●痂皮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传染期
●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4天存在传染性。
猴痘会致死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
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多数感染者会在2周~4周内痊愈,有小概率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情况通常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
●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建议经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
● 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且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行为史。
● 如家人、朋友确诊猴痘,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共用卫生间。
关于猴痘
转发收藏一图科普
👇
近期如出现皮疹、疱疹、
发热等症状
不可忽视
尤其要关注儿童的异常症状
必要时及时就医
日常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严防感染!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财经、央广网、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派)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