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7亿元,惠州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动工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邱晓文
2024-08-31 17: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30日上午,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在惠东县港口度假区东海村动工,现场另有5个海洋渔业项目签约,动工、签约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投资方向涉及水产种业、养殖装备、深远海养殖、水产品加工、渔旅融合等。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惠州有丰富的海洋资源,45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81.4公里海岸线、162个自然海岛,海域面积、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分别居全省第六、第五和第四位,广袤的海域资源为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和相关产业注入不竭动力。

当天的仪式现场,中国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黄鱼种业创新基地正式动工,这标志着惠州深远海养殖创新品种研发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是惠州国企+民企产业投资合作的创新。

在该项目中,惠州市农投集团与惠东县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拟共同入股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首期建设规模1.8亿元,建设种源保育中心,建设7500平方米科技实验办公综合楼,以及5000平方米苗种培育车间,循环水系统、引水工程等。

当天签约的还有金贝尔海工装备、省海发公司、广东恒兴集团、福建闽威实业等企业,投资项目包括水产种业、养殖装备、深远海养殖、水产品加工、渔旅融合等板块,总投资约17亿元。这些新项目的签约落地,为惠州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全球极危物种——黄唇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惠东县通过专家组验收,是国内首次实现人工调控条件下多次自然产卵,成功突破了黄唇鱼人工繁育的技术难关;今年1月,惠东县再次实现“南海海区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与良种培育”的测试验收,率先在全国实现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

一次次的技术突破,推动惠州成为先进海洋渔业技术的策源地,让发展蓝色粮仓、到深海“牧”鱼成为可能。

惠州将按照“一年顺利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全面建设海洋种业强市”的目标,在十年内打造出产业发展成熟、示范带动效果显著、具有惠州特色的海洋种业集群,建立成熟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全国海水苗种重要供给地,全面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邱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