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江西抚州发生的一件事情:17岁小伙孟欣轩在路上看到一名摔倒在地上的醉酒老人,小孟于是上前将他搀扶起来,并帮忙联系家属。然而没成想,这名老人却反咬一口,硬说是小孟骑车将他撞倒在地的。老人家属来到之后,执意要求小孟陪同老人到医院检查,还向小孟索赔。在警察接警到来后,小孟还被老人一家纠缠、推搡。更有甚者,被帮助的老人多次对小孟进行掌掴。
好在,抚州警方是负责任的。办案民警及时调查、果断执法,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很快还原了事发过程,很快证明了小孟的清白。更加重要的是,当事的老人因殴打他人,被南城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自南京彭宇案以来,这已经是第多少次发生被救助的老人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了?我们只知道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增加了一份向下的拉力。为善者被反诬,又不能自证清白,难保不会暗自怀疑自己为善的“冲动”,怨恨自己“多管闲事”的行为。造恶者得不到制裁,势必有恃无恐,也给更多人树立了恶劣的示范。
有鉴于此,我们才更应该为抚州警方点赞。在类似的案例中,我们不能苛求为善者自证清白,而是要由法律还他清白。同样,我们也不能像很多案例中发生的那样,对造恶者仅仅给予“批评教育”。只有让反诬者付出肉眼可见的代价,才能有效防止他越走越远,去坑害更多为善的人。
年事已高,不是逃脱处罚的理由。相反,对这样的老人依法进行处罚,才是真正对老年人,以及总有一天会步入老年的人负责任的行为。试想,如果“扶不扶”都成为一个社会的终极拷问,年老体衰的你,还敢放心出门吗?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