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西园雅集·山月文会”美术馆之夜活动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二楼展厅开场,以书画会友,以雅乐抒情,邀约市民朋友在美术馆里体验了一场沉浸式的游园聚会。
雅集活动缘起于一幅由明代王式所绘的《西园雅集图卷》,画作现为三苏祠博物馆收藏,正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长风几万里:关山月与近代以来山水诗意画专题展”中,这幅长约346厘米、高度为35厘米的长卷画与市民见面。8月25日,它将结束这趟首次出川的旅程。
开场讲座以“西园雅集:中国绘画史中的经典文宴”为题,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作为主讲嘉宾,围绕《西园雅集图》徐徐展开,与观众分享了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和理想追求。“西园雅集”这一流传千古的盛会成为了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成为了人物画家的经典画题,被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经久不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呈现出中国文人雅士追求清旷之乐的理想情境,以及对旷达洒脱之精神气韵的景仰。
当晚的雅集文会,书画艺术与民乐古韵相互映照,几位雅士或挥毫泼墨,写意山水,气神兼备;或扶筝拨弦,寄情古韵,直抵人心。
国画与书法在方寸之间碰撞,陈俊宇、吴琳、王茂飞三位现场即兴创作,笔墨造景浑然天成,浓淡交融、墨色辉映,饱满鲜活的果实迸发出岭南生活的生机与活力,传达出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感受;王子蚺以意趣生动的书法作品相呼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一气呵成,行笔之间刚柔相济、错落有致,墨韵与色感交融,线条结构之间神气俱足。四位艺术家现场梦幻联动,恣意畅快,笔情墨趣尽在其中。
古筝与琵琶重奏,演绎了多首中国传统琴歌和经典民乐作品。一曲《倒垂帘》流畅轻快,观众宛如泛舟湖上,乘着长风而来,赴风雅之约;《春江花月夜》以琵琶拨动江楼钟鼓,以古筝轻弹起烟波荡漾,将月下江山磅礴浩渺的意境呈现得栩栩如生;《阳关三叠》吟叹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关山月》奏起了驰骋于苍茫云海间的守边将士那“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思归之情,《湘妃泪》《妆台秋思》的弦弦掩抑,道出了塞外昭君“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的怀念故土之情。
所造之境交融相生,松风竹月,波光粼粼,观众闲步于廊桥之上,轻持手作小扇,赏笔墨丹青,听古曲雅乐,仿佛置身于中国山水诗画之间,与北宋十六位文人名士畅叙幽情,展厅画卷中的雅人、雅事、雅境皆“活”了起来。
美术馆成为了一个与历史对话、与自然互动的生命空间,神情、意趣浓缩在这样的空间里,让观众的感知一瞬触发,艺术和情感体验在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代雅集以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在中华瑰宝艺术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并生发出新的文化意象和理想蓝图。
当晚,观众还参观了关山月美术馆推出的“长风几万里:关山月与近代以来山水诗意画专题展”,展览已入选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融合了自身馆藏与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深圳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等专业文博机构馆藏,汇聚明、清以及近现代艺术大家的代表性文物。关山月美术馆以新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关山月的艺术,并积极联合不同的文博单位,致力于藏品融合、学术互通、创意互联,以优质展览实现良性互补。
关山月美术馆2023年9月起在全市率先推出美术馆延时开放服务,每周五、周六展厅延时开放至晚9点,定期策划举办“美术馆之夜”活动,探索美术馆延时服务新形态,拓宽文化服务生态圈。至今夜间延时开放吸引了数万余名观众参与,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