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一袭南浔的晚风,于古镇徜徉,恰似走进了一曲慢词的意境。
供图:查晶芳
词的标题自不必说。词牌名莫如以“忆江南”最贴切。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北临太湖,东接苏州,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近八百年的岁月烟云,又将古镇磨出了圆润丰厚的包浆。细细抚之,幽光沉静,韵意绵长,正如一曲舒缓而蕴藉的慢词。
小桥流水是其恒定的韵脚,亦是最优美的抒情。静心捧读,你会发现字字温婉,句句柔丽。南浔的水来自苕溪和太湖,河道有千余条之多,称为“水晶晶的南浔”毫不为过。立于高处看南浔,清溪穿城过,人家尽枕河。
着一袭旗袍或汉服,临河而坐。柳丝如碧,时时拂衣。已是薄暮,灯光莹莹烁烁,于水面随风轻漾,如梦似幻。乌篷船沿着曲曲河道迤逦而来,舱檐下一圈青底碎花布镶边。船上游客三两,倚舷慵坐。水中岸边,两两对望,不期然间,已互为画境。“水阁泊轻桡,门外桑荫绕”,沉浸在温润的流水时光里,再粗糙坚硬的心也会被这绿波抚慰沁养,直至柔软平和。
供图:查晶芳
走在古镇,三步一拱,五步一桥。桥是水挚爱的恋人,一呼一吸,一举一动,皆被拥入其温软的怀抱。水,因桥不再虚空;桥,亦因水得以圆满。水与桥的柔情相依,为古镇平添了无边风情。广惠桥上,姐妹们争着留影。我穿一身粉白相间的汉服,手执团扇,立于桥心,倚栏低眉之际,被姐妹们拍下。照片效果还真不错。虽然青春已杳,但有青砖碧瓦、小桥流水作背景,那一低头的温柔间,也尚有两分杏花烟雨的动人情韵。
除了字句清新、音韵婉丽,南浔这曲慢词还叙述着丰富生动的故事。故事里有浮翠流丹的精美丝绸,从遥远的时空里铺展开来。1851年,南浔的“辑里丝”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夺得金奖,从此,湖州的丝绸走向海外,“辑里丝”也成为帝王的御用品。因为丝绸,古镇一跃而为清末最富的镇子。随后,镇上便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美轮美奂的豪门名宅、私家园林。这正是南浔故事里的又一精彩章节。
日落前,我们走进张石铭故居。张石铭是清光绪年间举人,亦是南浔清末民国初期四大藏书家之一。其居所号称江南第一巨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最初,从外面看到马头墙时,还以为和我们熟悉的传统江南建筑无甚区别,无非是庭院深深、回廊曲曲,再加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可进去方知惊喜多多。房屋外体皆红砖墙面,富丽堂皇,多窗并列且窗顶饰以半圆,妥妥的西式风情。当看到那些法国进口的玻璃雕时,我们更是惊艳不已。阳光下,窗户上的蓝色玻璃金光闪闪,上面刻着的各种水果、花卉和农作物等纹饰图案惟妙惟肖。导游说,这种玻璃不沾灰,百余年仍净洁如新,且在外看室内密不透光,于里间望外却一览无余,小小的一块价值一两黄金,在当时可换一套房。逛到第四进院落,竟然还发现了个大舞厅!地面铺着法国乡村油画地砖,还有专供乐队伴奏的乐池,其侧化妆间、更衣室一应俱全。如此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中国诸多古镇里可谓独一无二。
夜色里的小莲庄,亦如莲般清芬幽美。这是清末南浔巨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园中荷塘足有十亩之大,四周亭台楼榭、假山堆叠,步移景异间别有洞天。奈何夜色深浓,“莲”之芳容已朦胧若梦,兼以园静人稀,漫步其中,恍入巨幅水墨,飞白处处……
往事千年,古意斑驳,南浔故事里多的是历史文化脚印。仓促间,只能觅得一二,尚有湖笔博物馆、嘉业藏书楼等皆无缘得见。或许,这正是南浔给予我们的另一种形式的留白?
亭台楼阁自是南浔故事中的标点,让你停下疲惫的脚步,替你抚慰驿动的身心。游客三三两两,有人倚栏远望,神色恬然;有人撑一柄纸伞,于廊间翩翩起舞。几只小鸟,停在不远处的栏前,站成一行清凉的绝句;软软的风,牵着南浔温婉的衣角,吹进我们心底……
编辑 郑艳艳 审校 伊诺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