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化改造工程完工,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年保障能力提升至千万人次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通讯员 刘韶滨 王昱丹/文 刘羽洁/图
2024-08-20 16: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机场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化改造工程完工,于8月20日正式“迎客”。当天上午9:00左右,首批从T3航站楼西翼廊出境的旅客陆续登上了飞往泰国曼谷的深航ZH9009航班,随后航班顺利起飞。

此次改造,实现了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能力的扩容增量。自此,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近机位登机口由9个增至15个,候机面积增加7000余平方米,国际转国内场地扩充至1100平方米,大大增加了国际及地区航班保障资源。此番升级为机场持续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深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支撑。

从“单翼”到“双翼”,年保障能力提升一倍以上

近年来,深圳机场紧密围绕旅客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点和旅客数量与日俱增。截至7月底,深圳机场今年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量约28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0.1%,已恢复至2019年的85.2%。“预计未来几年,国际业务还将持续稳定发展,这对保障场地和业务流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前,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保障场地集中在T3航站楼东翼廊,包括9个近机位登机口和2个远机位登机口,保障能力相对有限。此外,机场当前的国际转国内场地为2018年改造后投用,随着国际业务恢复和中转需求增加,场地资源、通关环境以及旅客体验的提升迫在眉睫。

为适应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有效缓解保障压力,深圳机场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于今年3月1日正式启动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化改造工程,对T3航站楼的场地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潜和布局优化。

据了解,本次改造主要是将T3航站楼西翼廊调整为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场地,使得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近机位登机口由9个增至15个,候机面积增加7000余平方米,国际转国内场地扩充至1100平方米,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能力提升至约1000万人次/年,相较此前提升一倍以上。

暑期跨境游双向升温,国际及地区单日航班量创新高

除了增加近机位登机口和扩大候机区域,此次改造还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并扩充了国际中转场地。

经过改造,西翼廊构建了新的国际转国内中转场地。同时,中转区域的安检、海关通道由2条扩充至3条,并预留1条,有效提升通关查验效能,将助力机场进一步缩短国际中转MCT(最短衔接)时间,便利旅客转机。

据了解,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已新开及恢复至墨西哥城、布达佩斯等10条客运航线,加密至东京成田、曼谷、吉隆坡等8条客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达到45个。在暑期跨境游双向升温的助推下,深圳机场7月单月的国际及地区旅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近九成水平;8月1日,机场国际及地区单日航班量达到183架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接下来,深圳机场将以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场地启用为契机,持续拓展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完善配套服务,会同金融、文旅、交通、通信等行业打造外籍旅客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共同为旅客提供高品质国际出行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品质与体验,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深圳扩大对外开放。

一流国际机场服务展现城市“待客之道”

作为一座城市的“门面担当”,深圳机场除了硬件的不断升级,更应让全球旅客从细致入微的服务中感受到城市的“待客之道”。

今年以来,为打通支付“最后一公里”,让境外来华人士在机场商圈享受到“无忧”的支付环境,深圳机场根据外籍人士来深落地及离深动线轨迹,梳理外币兑换、外卡ATM机取现、外币充值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酒店配套服务、餐饮及零售消费服务等全流程服务需求,全力保障境外入深人士从入境到离境的“一条龙”金融服务,目前机场商圈内商户和酒店外卡支付受理覆盖率提升至97.5%,数字人民币支付受理覆盖率超过87%。

此外,随着深圳机场国际通程航班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深圳机场进、出境的中转旅客可享受“一票到底,行李直达”的高效、便捷通关服务。

“深圳式接机”更是走红网络,深圳机场为旅客提供贴心、舒适、便捷的网约车、出租车候车体验,以及地铁、公交、机场快线、跨城拼车等多种方式24小时“不打烊”的立体化机场交通接驳体系和全链条服务,让每位旅客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扑面而来”的温度与热情。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通讯员 刘韶滨 王昱丹/文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