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螺丝、倒水、纽扣穿针……
消失一年后
B站知名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
终于带着他的二代人形机器人更新了
一口气发布5款机器人
8月18日,“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尽管发布会只有短短1小时不到,但亮点不少,先给大家做个小总结:
发布远征A2系列人形机器人
全栈开源灵犀X1系列机器人,主打一个“人形机器人人人造”
自研关节模组实现量产化迭代升级,灵巧手自由度升级至19个
定义具身智能G1至G5演进路线……
发布会上的明星,无疑是智元的主力产品——远征A2系列,它的定位是交互服务机器人,才登场就秀了一波在语音指令下动手调饮料的操作。
去年的远征A1手部只有12个主动自由度,今年的远征A2已经拥有了19个主动自由度,其中12个为主动关节,穿针引线,都不在话下。
值得一提的是,声称要做“地表最强人形机器人”的美国人形机器人创企Figure不久前发布的Figure 02,手部也只有16个自由度。
在发布会的尾声,远征A2-W推着一个“神秘箱子”缓缓上台,这正是本场发布会最大的“彩蛋”——智元机器人首个模块化机器人灵犀X1。
身高133厘米,体重不到66斤,灵犀X1孵化自今年6月成立的X-Lab(稚晖君实验室),“稚晖君”表示,这是一个基于创新和热爱诞生的实验室,专门做一些前沿技术创新类研究。
作为实验室诞生的第一款产品,灵犀X1的设计理念十分大胆,比如,它只有两款模块化设计的关节,可通过简单抱箍形式轻松拆装;它的六维力度传感器成本只有百元;为了避免“价格战”,稚晖君直接给灵犀X1定价为“0元”,它的大部分设计资料和代码,包括本体的设计图纸、软件框架、中间件源码、基础运控算法都将开源,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行业生态共建,开启“人形机器人人造”的时代。
开售不到一小时,灵犀 X1 套组已售罄。
“闷声干大事”
出走的华为天才少年有一个机器人梦
智元机器人备受关注,与其创始人有很大关系。顶着华为天才少年头衔的稚晖君,本就自带流量。
时间拨回到202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彭志辉,通过“天才少年计划”的七轮面试,入职华为,成为计算产品线昇腾部门的一名算法工程师,主要方向是AI边缘异构计算领域。
“天才少年计划”始于2019年,任正非签署了一份内部文件,要华为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且逐年增加。“天才少年”的工资共分三档,其中最高年薪可达201万元。
凭借过硬的实力,彭志辉在华为很能“吃得开”。据华为内部透露,彭志辉在任职期间表现非常好,好几次的绩效全是A,还获得了华为的明日之星、总裁奖、金牌团队等奖项。就连任正非本人,也在公开演讲中难掩对他的赞许,称其为“华为创新的动力”。
工作之余,彭志辉喜欢捣鼓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机器人。在B站上,他是知名科技UP主稚晖君,坐拥249万粉丝,每次发布的科技创作视频,都有数百万的播放量。而他的机器人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
比如有一天下雨,他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因为速度太快,在转弯时摔倒受了伤。站在镜子前,他盯着脸上的纱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自行车为什么非要人骑,它既然叫‘自行’,就应该能够自动驾驶。”
利用下班和休息日,他花费4个月时间,制作出一辆能够自动驾驶的自行车,这辆车不仅能够保持平衡、自动驾驶,还能在驾驶过程中通过传感器,识别到前方与两侧的障碍物,自动避让。
这一举打响了稚晖君“野生钢铁侠”的知名度,视频播放超过500万次,超40万人点赞,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钟情于机器人的“华为天才少年”。
2022年,特斯拉展出其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通用机器人赛道火热。
2022年12月27日,彭志辉在个人社交平台官宣自己离开华为的消息,放弃百万年薪,卸下“天才少年”的头衔,他表示自己会去开启一段新的事业,做更有挑战的事情——创业,追逐一个机器人梦。
次年2月,智元机器人公司成立,致力于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以及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和应用生态,企业总部设在上海。
这家企业的创始团队包括彭志辉和多位科技行业资深人士,作为行业内的明星公司,智元机器人融资迅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天使轮、A轮、A1轮、A1+轮、A2轮等多轮融资,A系列融资多达6轮,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独角兽”标准。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营销服副总裁姜青松向媒体透露,目前,A轮融资已全部结束,结合商业化进程,智元机器人将计划明年年初启动B轮融资。
今年以来,智元机器人“低调”了许多,但它依然动力强劲。“我们几乎一个月实现一次产品迭代,目前公司员工已达300多人,预计年底将超过400人。”姜青松说。
今年1月,“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将在着力解决关键具身智能技术问题的同时,培养领域内的国际顶尖技术人才。
2月,智元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智元机器人的产品,将在临港开展本地研发、本地制造与本地应用。
临港智元机器人量产工厂。
大模型的训练,离不开丰富、高质的行业数据。5月,智元与均普智能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其开放智能生产场景及工业大数据。
6月,智元与科大讯飞宣布合作,集中在场景应用和科研项目等领域;7月,又牵手软通动力,达成数据等合作。
直到8月,这家对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对外正式公布了量产出货时间,“商用元年”计划落地。
“工厂已经进入量产的最后准备阶段,产线都已搭建完毕,现在在进行对应的设置。”姜青松透露,今年第四季度的整个量产节奏安排为,“10月份会有小批量生产,到11月份我们的量产会达到百台,12月份会更多。”
智元机器人今年整体出货量预计达300台左右,其中人形200台、轮式机器人预计出货100台左右。他强调,“最终肯定可以超过300台这一数量”。
在自媒体时代,稚晖君就时常“闷声干大事”,半年做一个项目惊艳全场。如今,人形机器人明星独角兽重磅“回归”,进入“商用元年”,他和团队量产交付的能力即将得到检验。
(综合来源:深圳商报、每日人物、@稚晖君、科创板日报、文汇报、北京大学官网、澎湃新闻、21世纪商业评论、量子位)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