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收官,香港长者医疗券在深圳启用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杨冰洁 文/图
2024-08-14 21: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又“火”了一把

深港电影文化展、潮流艺术汇、寻味罗湖……这个暑期,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又“火”了一把。8月14日上午,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迎来收官。跨境就医香港长者、志愿者等深港市民齐聚罗湖口岸深圳爱康健口腔医院,共同见证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启用及罗湖口岸多语言志愿服务队成立。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据悉,今年7月11日至8月11日期间,罗湖区举办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以长达一个月、超60场深港交流文化盛宴,吸引大量深港市民“品深港经典,赏缤纷罗湖”。数据显示,7月11日至8月11日,罗湖三大口岸通关量共837.14万人次,环比增长12.05%,占深港总通关量47.49%。其中,港人通关总量652.26万人次,环比增长4.53%;日均通关量高达26.16万,港人日均通关量为20.38万人次。

三地影人齐聚罗湖,共建湾区影视产业高地。7月20日起,罗湖区十个街道连续3个周末放映30场露天电影,并推出29.9元看30场经典港片活动,为深港市民带来一场场观影盛宴。借此契机,香港导演李力持、澳门导演花天亮、深圳导演蓝鸿春、《九星报喜》导演高志森、《少林寺》副导演施扬平等多位深港澳三地知名电影人齐聚罗湖,共绘湾区影视产业高地的美好蓝图。与此同时,董培新金庸武侠插画展、香港经典电影海报展、武侠电影主题交流分享会、戏剧电影主题交流分享会也陆续举行,导演徐峥更携《逆行人生》于罗湖影院路演,助力2024“罗湖深港文化月”。

N个精彩瞬间,成深港达人新聚点、新“王牌”。8月2日至4日,“潮流艺术汇”期间,深圳天河城商圈客流高达180万人次,同比增长50%;7月13日至14日,奶油田电音节深圳站激情开演,全国乐迷齐聚罗湖仙桐体育公园;7月20日,东门老街与油麻地庙街形成结对共建,将在文体旅商等方面开展双向合作与联动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此外,随着今年以来罗湖口岸出入境外国人人数持续攀升,罗湖还成立了“罗湖口岸多语言志愿服务队”,通过英、俄、法、日、德、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为各国旅客提供专业贴心的志愿服务。

“长者服务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度支持,帮我们解决就医难、排期长的问题。现在,又有2000元的医疗券,帮我们减轻就医负担。”首批跨境就医的香港长者陈先生及妻子林太太说。

据了解,为满足更多在大湾区养老的香港居民就医健康需求,2024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为年满65岁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入境事务处发出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合资格长者,在大湾区使用医疗券支付门诊医疗护理费用时提供更多服务点选择。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8月5日公布的情况,合资格长者于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使用长者医疗券的服务点已扩展至7个,其中,3家综合医疗/牙科服务机构位于深圳。

作为香港特区政府“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的唯一一家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希玛医疗旗下的深圳爱康健口腔医院昨日正式启用长者医疗券,为居住在深圳的香港长者和香港来深的长者就医提供更大的便利和灵活性,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资源融合作出先行示范。

“此次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在深圳落地,将推动两地医疗融合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促进两地医疗体系互补,同时也将促进港人来深的医疗服务消费。”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林顺潮表示。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杨冰洁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