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宫崎县近海8月8日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发布“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增高,呼吁民众未来一周左右提高警惕、做好防备。
这是日本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布此类预警,引发不少民众担忧。数日来,日本多地已开设139处避难所,许多民众纷纷抢购物资,不少酒店遭遇“退订潮”。不过据日媒最新消息,如果到当地时间15日17时没有观测到大规模地震,这一预警将会解除。
日本地震频发,为何此次大地震预警备受关注?南海海槽附近真的会发生大地震吗?相当震级的地震,破坏力有多大呢?
01
日本地震多发
这次为何引发民众如此担忧?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发生大约1500次地震。据日本气象厅官网数据统计,自当地时间2024年7月15日以来,日本已发生149次地震,其中5.0级及以上强震8次。
据日本气象厅的历史统计,在19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共发生1437例7.0级以上地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天内在同一地区发生8.0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情况共有6起,其中,包括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
央视新闻报道指出,日本南海海槽几乎每隔100年就会因为板块运动而发生断裂,并引发强度为8级-9级的大地震。1707年、1854年以及1944至1946年之间,南海海槽附近都曾发生大地震。
日本地震“年年有”,这次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恐慌?因为上面提及的这些地震不仅强度巨大,而且带来的破坏性同样不容小觑。据央视新闻报道,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至九州、冲绳将遭遇强震和海啸。最严重情况下,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可能超过32万,损毁房屋至少238万栋。
02
地震的震级如何划分?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气象厅于2019年以现在名称开始发布临时情报,根据可能导致巨大地震的地震规模和异常现象的发生,分别提出“警戒”“注意”和“调查结束”等评估。如果作为国际性地震规模指标的“矩震级(Mw)”超过8级,就会发布要求部分居民提前避难的“警戒”。如发生7级以上、8级以下的地震等,则发布“注意”,呼吁再次确认地震应对准备。
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一把尺子,能反映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03
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
历史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地震的破坏力。以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地震为例,这次地震不仅本身强度巨大,同时引发了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啸,导致1.6万人遇难,2533人失踪。这场灾难还引起了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全部核泄漏,短短半个月后,福岛核泄漏放射量达到6级“重大事故”水平。
目前,全球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人们自然会问:我们能否像预测天气一样预测地震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目前的地震预测水平,仍然很难做到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非常精确的预测。尽管如此,地震预警是可能的。面对可能发生的大地震,预警系统在提前几十秒钟内发出警报,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未来将能够解开地震的秘密,实现对地震更精准的预测。
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冷静,就近躲避。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大约12秒,这12秒被称为黄金自救12秒。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日本气象厅官网、科普中国、澎湃新闻、人民网)
编辑 沈静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赵偲容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