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全球城市网络重构机遇 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 社科成果选粹

吴晓琪
2024-08-13 09:02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正在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应抓住全球城市网络重构机遇,争取更多关键枢纽角色,跻身全球枢纽城市之列

提要

全球城市的崛起过程中往往体现出“单一网络+流量中心”的特征,但如今,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全球顶级城市均呈现出“多层网络+链接枢纽”的特征。正在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应抓住全球城市网络重构机遇,争取更多关键枢纽角色,跻身全球枢纽城市之列。







全球城市格局正加速调整,这既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对深圳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圳应抓住全球城市抢夺“多层网络+链接枢纽”地位的关键期,实现从区域中心向全球枢纽城市的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级。

全球城市的崛起过程中往往体现出“单一网络+流量中心”的特征,但如今,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全球顶级城市均呈现出“多层网络+链接枢纽”的特征。正在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应抓住全球城市网络重构机遇,争取更多关键枢纽角色,跻身全球枢纽城市之列。

加速培育、集聚一批头部跨国企业,打造全球价值链网络关键节点。搭建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平台。针对近年来深企在境外遇到的主要问题,如知识产权、财务、合规管理等领域,织密出海企业的海外贴身服务网。

搭建企业“引进来”专业服务平台,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并出台针对性招商措施,开展对以下几类企业的点对点招商:一是对于大型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管理海外分公司的地区性总部,建议在满足法律合规性的前提下享受深圳税收优惠。二是部分希望将生产部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母国的在华外资企业。三是紧随外贸数字化转型潮流,在深圳建立服务与商品出口的数字化跨境远程销售总部和仓储物流中心的我国企业。

加速构建外联内拓“友城”合作共同体,打造全球流通网络关键节点。一是重新梳理规划国际“友城”体系。依托未来新国际航班航线的开辟,进一步优化国际“友城”空间布局,建构一个以深圳为中心的国际友好关系体系,形成内联外拓的“友城”全面合作共同体。

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友好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友城”学校间,建立各种“姐妹学校”、友好图书馆、友好医院、友好港口等,鼓励人员互访、文化教育交流、产业互动,促进联动合作、互动发展。

加速建设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以“科创全球化”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配置创新资源。一是支持本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国外知名孵化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发展模式、运作经营、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学习交流,通过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共建创业孵化园,吸引创新资源入驻。

二是鼓励深圳有条件的企业和孵化器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国际上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孵化器和科技园,近距离收集创新信息和资源,服务当地留学人员等高端人才,将优质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引回深圳或在深圳实现产业化。

三是以区域创新合作协议促创新网络一体化。借鉴“欧盟框架计划”,促进城市之间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知识合作网络,促进深圳与全球城市开展更加深入地交流。

四是研究制定鼓励外商在深建设研发中心的政策措施。聚焦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申请等领域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和国际研究机构在深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设立研发中心,开展高附加值的研发活动。鼓励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申请专利,鼓励外商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促进高价值国际性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加速塑造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打造全球信息网络关键节点。一是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门户网站服务全球的能力。将以上各类门户网站定位为全球信息链的微型节点,定期搜集服务及信息需求,完善“深圳政府在线”多语种版网站功能,提高实效性、便捷性及普及率。

二是制定城市营销策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合作和交流,重点关注全球知名社交网站上的城市品牌宣传,形成有效的城市宣传手段和策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打造系列主题科创展会,汇集全球科创前沿信息。以高交会为主平台,定期举办科技领域的专项展会,打造科创展会集聚地。探索与全球顶级展会如VivaTech科技创新展览会、迪拜科技展等的合作,争取设立深圳分会场,实现产品或技术的同步展出。【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SZ2022D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吴晓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