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要对廉洁文化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廉洁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把握,对廉洁文化宝贵资源加以充分运用,找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实现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重要部署,并明确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实现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22年2月专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进行专门部署。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一体推进“三不腐”这一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廉洁文化建设与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密切相关。廉洁文化具有以文化人、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激浊扬清、敦风化俗的积极作用。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起全社会对廉洁的价值认同,真正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重心转换。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应有之义和落地之举。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无疑是在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坚持“两个结合”最直接的切入点和践行维度。纵观历史,在与腐败相抗衡的过程中,我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缔造了丰富的廉洁文化,如西周初年《周礼》当中,提出了考察“群吏之治”的“六廉”标准,将“廉”即作为衡量品评官吏的标准;春秋前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将“廉”从政治品格上升为治国思想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廉”的价值崇尚与精神追求。要对廉洁文化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廉洁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把握,对廉洁文化宝贵资源加以充分运用,找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实现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场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廉洁文化可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洁净党的执政主体和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建设廉洁国家继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廉洁诚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社会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体而言,我国廉洁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载体日益丰富,廉洁文化品牌不断涌现,廉洁理念更加彰显,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社会反腐倡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建议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润心化人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多元融合、辐射全员,在“有形有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有质”。
夯实理论基础。一方面要明晰廉洁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对廉洁和廉政,从范畴、主体、对象、功能、作用领域及要求等方面进行明确区分。相较廉政,廉洁内涵更宽泛,涵盖了行使公权力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以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廉洁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目前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这些二级学科都难免会涉及廉洁文化相关内容,需避免学科间的交叉重复。要把廉洁文化作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常设科目,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如南方科技大学廉洁研究院下设包括廉洁诚信文化研究中心在内的四个中心,研究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公权力监督,也覆盖了社会领域和公民个人。
构建廉洁文化齐抓共管机制。要压实廉洁文化建设“两个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布局,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委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切实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在日常、融入工作,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如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专题研究并以校党委名义制发《南方科技大学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工作方案》,构建校党委统筹,校纪检监察机构组织推动,各书院、院系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立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此外,南方科技大学还专门印发通知,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
推动廉洁教育全社会覆盖。一个廉洁的社会环境对于预防和打击腐败至关重要,它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的可能性,提高公众对廉洁价值的认同,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反对腐败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注重廉洁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推动廉洁文化向社会延伸、向常态拓展。如广东省纪委监委举办“廉润南粤”廉洁文化全省演出,开设“清风正气看广东”专栏,推进廉洁文化电影展播进乡村、进社区,开展“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推动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圳市纪委监委打造“清风茶馆”“清风剧场”“廉圳家风”“青年清廉”等廉洁文化品牌,制作清风鹏城廉洁文化地图,推动崇廉尚洁理念化风成俗。
创新廉洁文化的手段和载体。《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新媒体新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互动性强等特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能够推动实现廉洁文化的广泛覆盖、有效覆盖。要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廉洁文化产品创新创造能力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如深圳市光明区廉明馆采用AI讲解、投屏互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此外,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差异性,分类开展针对性廉洁教育。如借助APP自动推送信息功能,针对不同人群推送不同廉洁信息,向党政领导干部推送党风廉政建设相关信息,向企业人员推送合规管理信息,向师生、家长推送廉洁诚信信息等等。
加强廉洁文化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制度,专门出台廉洁文化相关法律、党内法规或是作出相关专门规定。建议国家层面起草出台《廉洁促进法》,在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公职人员招录考核内容、企业申请公共财政资金资格等方面,作出创新性规定。鉴于推动立法耗时较长,可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先行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相关工作。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洁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