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回响,粤博上演浪漫七夕夜

南方日报
2024-08-09 22:09
摘要

领略七夕的中式浪漫

9日晚,暑期的第四场粤博之夜“《诗经》国风音乐会”正式开演。本场粤博之夜,由广东省博物馆携手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推出,乘七夕佳节,围绕《诗经》推出民乐演奏、歌唱、舞蹈等精彩节目,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领略七夕的中式浪漫和《诗经》的文化内涵。

记者看到,现场气氛热烈,会场外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观众。在琴声与诗意的交织中,观众穿越时空长廊。诗朗诵《关雎》吟诵着“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喜悦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双人舞《子衿》以古典舞姿诉说情思,舞者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野有蔓草》用婉转歌声描绘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邂逅,诉说不期而遇的浪漫。

头戴花簪,衣袂飘飘,裙裾飞扬……博物馆二楼,部分现场观众身着汉服,成为粤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穿着改制绿色交领汉服的周女士刚从潮州来到现场,她对此次古风音乐会充满期待,“我很喜欢《诗经》,里面的诗词我们从小听到大,包含着很多美好的愿景。”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部分家长带着小孩前来打卡。来自广州市白云区的谭女士告诉记者,活动前一晚她特意蹲点抢票,只为让还在学钢琴的女儿领略到《诗经》里的文化魅力和音乐氛围。

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中心及本场音乐会的执行导演戴超告诉记者,每期粤博之夜的活动在馆内都有与之配合的展览。在粤博“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中有一件“描金漆画豳风图大寿屛”,寿屏的背面共有80多个装饰面,屏心处以《诗经·豳风·七月》为题材,以诗配画生动地描绘了耕种、收获、渔猎、纺织、筑屋、制陶、冶铁、郊游、祭祀等生产生活场面。“大家看完我们的演出,再去展览看相关的展品,可能也会有更多的体会。”戴超说。

而在此次国风音乐会中,演员王玉华也通过演唱的方式展现《七月》,用诗、画、歌引观众走入诗的世界。她告诉记者:“诗经里有很多古字、生僻字,我花了很长时间记忆歌词。为了让演唱能够还原这首诗,我查阅了背景资料,专门去了解诗中每个字的寓意。”

伴随着《桃夭》悠扬的乐声,《诗经》国风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声乐与舞蹈、诗情与画意的盛会,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七夕节的浪漫气息,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三周,广东省博物馆将在每周五晚持续推出精彩纷呈的“粤博之夜”活动。

编辑 王雯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