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4楼,张铮正在诊室整理病例资料。她说,每天开诊前或者下班后,都需要点时间将患者照片导入电脑,了解下预约患者的情况。作为口腔医学中心主治医师的她,在留医部以青春的名义书写追梦的故事。
从小就渴望和父母一样成为口腔医生
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始建于1977年,是深圳市最早的口腔专科,1999年获批成立口腔医学中心。2009年,独立的口腔中心门诊楼启用,从原先急诊楼的半层楼发展到如今的四层独栋,从原来不足50人的团队发展到医护技人员共189人的规模。如今的口腔医学中心,专科设置齐全,下设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种植等二级学科,与口腔专科医院相同,可以全面、精准处理口腔的各类疾病。
2007年,就读暨南大学的张铮来到留医部实习,毕业之后入职,至今已有13个年头。用张铮的话说,从事口腔行业是自然而然的。“我出生在医生的家庭,令人皱鼻的来苏水味是我童年特有的记忆。我习惯了每天放学在诊室里看妈妈做假牙,习惯了晚饭后陪爸爸查房当作散步了,甚至习惯了他们通宵抢救病人,习惯了家属热泪盈眶的感谢。父母为医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感染着我,从小我就渴望和他们一样成为口腔医生!”
▲张铮实习时的照片
199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与华西医科大学的合作期期满,口腔科主任一职空缺。恰巧张铮的父亲张国志教授结束了香港大学牙学院的访问,经深圳回武汉,通过同学的极力推荐,与当时的院长见面。不足半小时,院长就向张国志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他能出任口腔科主任。
张铮表示,父亲当时已经是湖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最年轻的主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知名教授,手握美国、香港、台湾多地访问邀请,留在大的医学院校发展,前景光明顺畅,而当时留医部口腔科在国内名气尚轻,一切可谓重新开始。“他选择来深圳发展,我认为是深圳的拓荒牛精神打动了他,他和深圳一样,有一颗敢于挑战的心!”
张铮也在那一年离开了家乡,开始了在深圳的生活。当时她就读的学校在医院附近,每天都要到科室来等父母下班回家。她回忆说,当时的口腔科比现在的规模实在是小太多了。“刚来时这栋楼还是行政楼,当时的口腔科就在旁边那栋急诊楼的三楼,而且只有半层楼属于口腔科。20年间,口腔科从半层到全层,再到现在的独栋口腔医学中心,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力量都不可同日而语。”
▲初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时的张国志
张铮说,父亲是她的榜样,“他是深圳口腔近20年发展的奠基人,是他在来深初期通过自己在口腔界的影响力,大力邀请各大口腔医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深访问授课,同时为本科的同事联系去各大口腔医学院进修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科的技术水平,更是提高了我院口腔科的影响力。”
现在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口腔疾病防治中心。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口腔排行第75位。2019年入选复旦全国医院排行榜广东省口腔专科提名,是深圳市唯一连续5年获得提名的单位。
“在留医部开始了我的行医生涯”
张铮现在主要从事口腔正畸。谈到与留医部的故事,张铮感慨道,“我是在特区长大的,在这里开始我的实习生活,也在这里开始我的行医生涯。”
回想起刚开始接病人,张铮笑笑说,“新手医生,总是怕被患者嫌弃,也不太懂得如何与患者沟通。”
她记得最早接诊的病人是一个初二的女孩,每次来不是破坏矫治器,就是满口厚厚的牙垢。“本以为家长会配合监督,结果一进门便对我吼:‘我过来是听你训孩子吗?你是医生,矫治器掉了当然是你没粘好。’我当时真想摔下检查盘与他理论,但主任用手势阻止了我。”张铮记得,主任问了女孩几个问题,才知道女孩拒绝配合的原因是认为佩戴矫治器不好看。“主任当时很温和地对女孩说,好好配合就可以早点摘掉满口钢牙,也会变得更漂亮。女孩听完眼睛都亮了。等她下次来检查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牙齿干干净净,而之前对我发火的家长也表示歉意,说孩子改掉了以前不好好刷牙的坏习惯。”
这个经历让张铮明白,作为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懂得病人的心理,进行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将心比心。在留医部的日子里,前辈传授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更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提起留医部,张铮打趣道,“说这是我家一点不矫情,身边的同事有看着我长大的前辈,有一块长大的同学,而深圳市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院,我也要临床带教,不少学生如今也成了我的同事。”
留医部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基本管不上我,但是父亲经常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治疗原则不能让步,作为医生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张铮说,现在医疗水平发展的速度之快,让医生需要不断地储备及更新知识。她记得当年父亲在组建科室的时候,预见未来的对外交流必不可少,所以鼓励同事加强英文学习。“当时的科室经费并不充足,我爸就自己贴钱请外教来上口语培训,每周两晚,给科里年轻医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科室对外交流的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
为了提高口腔科医疗技术水平,父亲还分批将医生送去各大口腔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当时我们科室人员有限,进修的同事不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待就是半年一载,可想而知克服了多少困难,而留下的医生承担着全科的医疗任务,同样压力不小。但也正因前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科室今天的积淀。”张铮说。
张国志从事的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工作,虽然与张铮所从事的正畸科截然不同,但两者存在交叉,父女两人在工作上有着不少的交流合作。
“有的病例需要通过正畸把牙齿调整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再由口外的医生行正颌手术,纠正骨性畸形。治疗方案的的设计需要两科合作。”张铮记得,曾有个手术病例,为了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她与父亲还有其他同事一起讨论、制作3D动画,前后共设计了五套治疗方案,忙到凌晨两点,才确定最终的方案。
“通过数字化模型的精准设计,我们认为双颌手术是一个最完美的方案,而父亲认为,即使拥有了数字化的精确预测,手术实际操作时的误差极可能造成过于精细的表达无法实现,权衡患者的创伤和实际收益,建议单颌手术。前辈的经验加上年轻医生的创新尝试,才能给患者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今,张国志虽已退休,但仍会定时定点出门诊,教学查房,将自己的经验不断地传递给后辈。张铮说,父亲是闲不下来的,“教授们每一次的查房,都会给年轻医生教科书上没有的收获,他们会从实际病例出发,展开各种鉴别诊断、知识串联,这些的宝贵经验传承是医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年轻医生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张国志(右二)教学查房
而张铮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她表示,现在口腔医生做的事情大部分是在亡羊补牢,病人发现牙痛了、牙齿掉了才找医生。她希望能借由口腔医生的力量,提高国人对口腔的保护意识。“我希望我们能更好地推动整个口腔保健知识的传播。比如,给孕妇或者是新手妈妈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册、微信推送、定期讲座等方式,让她们在早期就重视孩子的口腔保健,从源头上杜绝龋齿等问题。”
张铮也提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向市民推送口腔科普知识。而在自媒体时代,不少医生也会通过工作微信,利用个人时间为病人答疑解惑,传递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提到与留医部二十几年的缘分,张铮说,“我们的院训厚德和谐,博学进取。厚德为首,尽己所能,给患者最好的治疗,是我院始终保有的初心。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三甲医院,经过七十多年的成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木已成林,枝繁叶茂,愿为南国的健康更好地遮风挡雨!”
▲扫码关注“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我和留医部的故事”,即可投稿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