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卖2万斤,莞企助力贵州铜仁黄桃走出深山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沈淳洁 文/图
2024-08-01 22: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日上午,2024年碧江区“果蔬丰收季 惠民促增收”东西部消费协作直播推介活动在贵州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黄桃基地启动,东莞盟大集团党支部书记沈双为当地果农直播带货,开播5小时,线上线下协同销售黄桃约2万斤,直播间场观人数近万人。

本次活动由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碧江小组、铜仁市碧江区供销社、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铜仁市碧江区工业和商务局主办,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侗族乡人民政府、铜仁市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贵州创融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品质东莞电商直播基地及东莞优品平台承办。

累计助销3万多斤黄桃

今年的直播适逢雨天,东莞优品平台把直播间设在了果农姚水明的家。经过三年来的对口帮扶,“姚大哥的黄桃”逐渐品牌化,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姚大哥的黄桃又脆又甜又香,贼好吃!”“去年我好几个朋友吃过都追着回购,一等就是一年!”直播间里,不少粉丝留言道。

直播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2点,盟大党员、碧江区干部、桐木坪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果农一家等轮番出镜,除了推广碧江区风土人情、果蔬产品等,还送东莞制造福袋,推介东莞品牌产品,讲述乡村振兴暖心帮扶故事。

下单不仅是对“姚大哥的黄桃”的肯定,更是为“姚大哥的回乡创业精神”点赞。据悉,姚水明今年50岁,是乡里黄桃种植带头人。年轻时,他与妻子在广东打工20年,搬过砖,当过流水线工人,好不容易攒了点积蓄返乡创业,却连连受挫:养猪遇到猪瘟,养羊又遇到泥石流,不仅花光积蓄还倒欠外债。2017年,他开始种植黄桃,2020年好不容易盼到黄桃开花却被连绵的雨打落,坐果时又下冰雹,当年几乎颗粒无收。黄桃直到2021年才有产量,但销路困难,这又让姚大哥发愁。

从2022年至今,姚水明在乡政府和东莞优品直播团队连续三年的帮助下,累计向外销售黄桃3万多斤。

多维度拓宽农民致富路

近年来,铜仁市实施强村富民政策,积极拓展果蔬产品销售渠道,东莞市作为东部地区的重要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消费潜力和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盟大集团一直身体力行,以直播平台为窗口,开展公益助农增收直播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以订单方式购买,支持碧江区果蔬产品的在莞销售,减少碧江区果蔬产品库存压力,帮助铜仁市碧江区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据悉,东莞盟大集团有400多位员工,每年公司都为姚大哥的黄桃设置专属助农补贴:员工买一箱姚大哥的黄桃就能自动获得公司的20元助农补贴。此外,盟大集团党支部还带动了东莞几十家的党支部和爱心单位、企业来参与“以买代帮 爱心助农”活动。就在直播前的一天,东莞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一行也跟随东莞优品直播团队来到了姚大哥的果园探访并送上了慰问金。

助农思路仍在不断拓宽,既要富农民“口袋”,也要富农民“脑袋”。去年,盟大党支部邀请了10位东莞企业家成功“认领”姚大哥家的黄桃果树,800元就能拥有至少100斤的黄桃提货权,相当于给黄桃提前预售,企业家们也喜提“岛主”称号。今年,“岛主”已陆续提货,这个模式将有助于果树产业早日实现以产助销、以销促产、产销两旺。

据介绍,近年来,桐木坪乡立足本乡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产业。通过有效改变产业“小、散、弱”的状况,探索“串珠成链”方式,不断做大做强“生猪、肉鸽、肉牛、黄桃、李子、蔬菜”等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帮助更多务工人员就近就业。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沈淳洁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