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布“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简称“海洋经济”,代码:932056),并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相关股票纳入样本。
繁忙的深圳港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是国内首只覆盖沪深京港全市场的海洋领域综合性指数,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海洋经济”指数及时反映海洋领域上市公司运行态势,对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风向标、引导资本向海洋经济领域聚集、促进金融资本在海洋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经济”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相关股票为样本空间,综合考量海洋属性、行业覆盖及财务状况等情况,筛选排名靠前的股票为样本股。
目前,“海洋经济”指数样本股213家,涉及20个海洋及相关产业。据测算,自基准日2012年12月31日至2024年7月22日,指数年化收益率为7.5%。
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据自然资源部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比国民经济增速高0.8个百分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其中,广东省2023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1877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8.9%,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据预测,中国海洋经济2024年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并在2030年之前持续处于成长期。
除深圳外,上海、青岛、天津、大连等地也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各地政策和资本市场持续加大服务海洋经济的力度,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2020年10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期间,自然资源部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布了国证蓝色100指数(简称:蓝色100,代码:980068)。截至2023年底,蓝色100总市值达15209亿元,较上年末上涨5.9%,指数报收2459.3点,收益率较上年末上涨1.9%,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降11.4%。作为国内首只权威海洋经济主题股票指数,蓝色100有效反映了海洋经济上市公司运行态势,对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风向标、优化海洋产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国境内市场共发行5只蓝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2亿元,31家涉海企业完成了IPO上市,融资规模达342亿元,海洋经济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