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届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在澳门举行,青年演员刘昊宇获“最佳男配角奖”。接过奖杯时,刘昊宇既兴奋又忐忑。“上去之后还是有点紧张,但是我尽量让自己镇定一点,领奖和演戏的感受太不一样了。”刘昊宇分享说。近日,获奖后的刘昊宇通过新媒体接收了深圳特区报记者的访问。
“田原这个角色让我想到曾经的自己”
此番获奖,是因为刘昊宇在电影《荒原之间》出演了田原一角。这部电影以80、90后的视角,审视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片中的几个角色分别代表年轻人的不同生存状态。
其中刘昊宇扮演的田原是一个“小镇青年”。当刘昊宇看到这个角色的时候,他不禁感叹,田原与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相似之处,相似的家乡背景,相似的性格特质,好像这个角色是为他量身打造一般。从研读剧本的那一刻,他仿佛就能找到和角色内心深处的共鸣。
“他是一个小镇青年,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很细腻。”谈起田原这个角色,刘昊宇总是能直击角色内心。
巧合的是,电影里田原的家乡宁夏石嘴山,和刘昊宇的家乡山西大同有很多重合点,它们都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有着北方大开大合的建筑风格……
为了能够深入角色,刘昊宇在电影开拍前很早进组,他想了解同样生活在石嘴山的人们,有怎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于是他穿过石嘴山的一条条街道,和当地的年轻人攀谈,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
“我试着走入这里人的生活,和他们交流处事方式,了解身边人的样子。”刘昊宇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敏锐地捕捉到这里小镇青年的特质,他们重情义,又带有一些江湖气息,这和他们生活的地方融为一体,他也仿佛看到了曾经家乡的一些影子,“所以我想放大小镇青年的一些特质,田原这个角色你看着他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家庭也很普通,但是他的情感是很浓烈的。”
影片中,刘昊宇凭借出色的演技精准地刻画了田原这一角色,让观众看到了那颗隐藏在不羁外表下细腻柔软的内心,以及不管游荡多远都难舍家乡故土的情怀。
“身边所有人都反对我走演员这条路”
与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不同,刘昊宇的学生时代是在体校中度过,日复一日的冲刺、训练是他生活的全部。
作为一名运动员,成绩是他唯一的出路,每天的训练枯燥而乏味,有时候练一个月如果成绩没有提高,教练会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那个时候还小,很多人被骂得会觉得人生都没有希望了。”但这也磨炼了刘昊宇超越常人的抗压能力。
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刘昊宇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看港片成为刘昊宇最大的精神寄托,他经常会一个人窝在宿舍,一遍遍重温着那些经典的港片,通过电影,他仿佛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样子。“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出去过,电影会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这也让我产生了去外面看看的冲动。”
片子看多了,刘昊宇开始脑洞大开,他想自己能不能走到屏幕里去,成为里面的角色,自己也许也能成为一名演员。这个想法如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刘昊宇的心里。
他把做演员这个想法告诉给身边最好的朋友们,但却没有人支持他, “别人都说我这是天方夜谭。”他又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家人听了更不理解,他们反复劝阻刘昊宇,提醒他不要去走演员这条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死胡同”。
当身边人都反对的时候,刘昊宇说,自己小镇青年的叛逆心就上来了。“我听了后有股劲儿憋着,我也没有太考虑得失,就想一定要做成这件事给他们看一下。”
后来,他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因为热爱表演,他还专门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向专业的老师学习表演课程。
“出道八年挑战多种角色”
出道八年,刘昊宇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挑战了亦古亦今、亦正亦邪的多种角色,《我的时代,你的时代》里的欧强、《两世欢》里的赵岩、《月歌行》里的獓因、《独孤天下》中的宇文赟、《灵域》中的段千劫、《乌云遇皎月》中的周维……
他参与主演的《1921》《再见,少年》《我是警察之扫黑英雄》等影片,尽管主题不同,却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在多样化世界观与角色之中,他不被戏路所限制,不被角色类型所桎梏。
最近,刘昊宇参演了著名导演高希希和郑晓龙导演的新作。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起表演,我发现之前所饰演的那些角色,当回头再看,他们身上的东西多多少少会带到自己的生活里,这点也是做演员很有意思的事情。”谈起做演员的感受,刘昊宇如此总结道,当下他对表演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去年11月,刘昊宇入选2023电影频道“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我觉得能入选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八年的时间,刘昊宇从一个“小镇青年”完成到一名演员的蜕变,虽然这一路很苦,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喜欢表演,因为自己的执着,他成为了当年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其实回想过去,可能就是当初被否定后的不服气,我不信我做不了演员,这口气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很感谢当时坚持的自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