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特奥日:揭秘中山篮球女将特奥会奋勇夺牌的故事

中山+ 中山日报
2024-07-20 14:53
收录于专题:中山头条
摘要

身穿白衣的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

7月20日是全国特奥日。特奥指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是专为智力残疾人设立的体育运动。在中山,来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10位特殊女孩组成的特奥女子篮球队,2023年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传统特奥女子五人制篮球赛,她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勇夺铜牌。这支队伍为何能站在世界舞台,获奖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采访了该篮球队的教练,分享特奥运动员赛场之外的故事。

10位特奥女孩首次参赛

2023年6月24日,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传统特奥女子五人制篮球赛在德国柏林城市立方会展中心篮球馆落下帷幕。来自中山的10位特奥女孩组成了“中国特奥女子篮球队”,勇夺铜牌。她们站在世界级领奖台,被鲜花、掌声团团围住,站在远处观看的教练高航比谁都高兴。

“当组委会副主席为她们戴上铜牌并握手祝贺时,我心情特别激动。这些孩子能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级领奖台展示特奥运动员的精神风貌,真的值得骄傲。” 回忆起颁奖的时刻,高航至今历历在目。

身穿白衣的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受访者供图

高航介绍,这支特奥篮球队的队员都是首次参加比赛,由学校7名在校学生和3名毕业学生组成,队伍中有两名孤独症学生,一名唐氏综合征学生,七名智力障碍学生;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16岁。

谈起比赛结果,高航认为孩子们的表现超预期。“这次比赛获奖来之不易,当时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1支特奥女子篮球队参加比赛。对阵的有爱尔兰、印度、瑞典等传统强队,对方运动员身强体壮,相比之下我们身材相对普通,但队员们仍旧克服了水土不服、思念家乡、天气变化等困难,不断突破自我,经过8轮激烈比拼,最终夺得了奖牌。”

为特殊孩子提供运动的平台

据了解,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提供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为听障、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特需孩子提供全日制义务教育。

学校为何能被选中代表中国参赛?高航表示,这与学校多年的基础积累有关。近年来,该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通过常态化开展校运动会、成立“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联盟”开展比赛等举措,让每个孩子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学校体育成绩硕果累累,其男子篮球队在东亚区融合篮球比赛、全国第11届残运会暨第8届特奥会等各类体育比赛中频频获奖。

2023年2月,经过广东省残联、残疾人体育协会组织考察,代表中国特奥女子篮球队出战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的重任交给了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于是,该校通过测试和综合考察,从校篮球队中挑选了10名女学生组成了特奥女子篮球队。

一个动作可能要练习上千遍

队伍有了,备赛面临的压力却不小。这支篮球队里的队员们虽有篮球基础,但综合参赛经验为零。

高航介绍,队员们平时虽有接触运球、传球、投篮等日常训练,但是仅仅停留在单项技术上。比赛要求综合技术动作灵活运用,这对学生和教练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球队训练中。受访者供图

由于训练强度大,孩子们一开始就有了畏难心理。“备赛时,这些孩子极度不适应,发脾气,哭闹,有的甚至罢训。”高航说。

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情绪问题,他选择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感受,调整训练结构,并在每次训练结束增加趣味游戏活动和组织歌舞表演,缓解孩子们的压力。

对于特奥孩子来说,综合技术动作训练更是一道坎。“综合技术动作就是要求队员们在比赛时能够灵活运用动作。比如,对手在防守,我们的队员下一步该采取投篮还是运球,队员之间又该如何配合,这一点对于特奥孩子来说更难。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差,无法进行综合判断。”高航解释道。

为此,高航选择分解训练内容、逐步提高难度的方式去训练队员,以此提高她们的训练成就感。然后,团队再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模拟比赛。在这个过程中,高航用语言或者示范,引导队员们做相应的动作。

最终,这支特奥篮球队经过耗时3个多月的备赛,历经重重考验,最后登上了世界夏季特奥会的领奖台。

为孩子打开生活的一扇窗

体育运动给特奥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比赛成绩,更是打开生活的一扇窗。

月月(化名)是这支队伍里最小的队员。初见月月时,是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馆。齐肩的头发、天真无邪的眼睛、一米5左右的身高,让人很难把她和智力障碍人士联系在一起。

拿起篮球,她熟练地跑起来,拍打、运球、投篮,动作一气呵成。站在旁边的林女士是月月的妈妈,看到女儿自信的模样,她露出欣慰的笑容。

林女士看着女儿月月练球,无比欣慰。记者 袁婵 摄

林女士介绍,月月为智力残疾三级,从小跟普通孩子不一样,说话走路都晚。小学时,月月在普校读书,林女士就坐在课桌旁陪读。一开始,月月学习勉强能跟上,三年级后开始下滑,直至初中完全跟不上。后来,林女士带着月月转学到市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月月加入了该校篮球队。

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参加篮球队后,月月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林女士说:“最明显的是,月月不需要陪读了,她现在能控制住自己,不乱跑,在凳子上能安静坐下来。她还能自信地展示自己,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高航认为,参赛只是一个手段,让所有的孩子走出家门行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特奥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建立起了竞争意识,培养了伙伴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学习了必须遵守各种比赛规则,同时也锻炼了独自出行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高航说。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慧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