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周,万众瞩目的巴黎奥运会就将在浪漫的塞纳河畔拉开帷幕。如果说机场是绝大多数人抵达奥运赛地的第一站,那么当他们走出舱门踏上登机桥时,也意味着正式踏入了奥运征程。
中集集团旗下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天达”)建造的184台登机桥,已列队守候在作为本届奥运会各代表团出入境口岸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为赛事人员快速通行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于无声处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实力。
技术牛,“空中巨无霸”稳稳对接
谈及欧洲第二大国际机场戴高乐机场,中集天达还与其有一段深厚的渊源。18年前,被称为“空中巨无霸”的空客A380飞机刚刚诞生,其8层楼的高度和高达840人的载客量,刷新了人们对航空运输的认知,同时也对登机桥的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登机桥的5米高度和稳定性,在A380面前显得捉襟见肘,“空中巨无霸”必须拥有与之对应的巨无霸级登机桥。中集天达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在A380飞机研发过程中就专门成立了A380登机桥研发小组,还参与到空客公司服务A380上层机门的国际工作小组中。当时,中集天达董事总经理郑祖华从儿童自行车辅助轮的平衡原理中汲取灵感,巧妙地融入到登机桥的设计中,创造性地提出主辅轮增强稳定性方案,开创了全球四轮登机桥的先河。
而中集天达A380登机桥在欧洲的第一个订单,就是法国戴高乐机场ADP项目。经过多轮的考察和交流,法方最终认定中集天达的高效率和定制化服务。2006年开始,中集天达量身定制的A380登机桥就开始在戴高乐机场投运。在空客A380的“故乡”,中国企业成功打开了大飞机登机桥新市场。
作为登机桥领域的世界冠军,中集天达已为全球五大洲89个国家和地区的419个机场提供或即将交付超10000台登机桥,每天为全球数千万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保障。这得益于30多年来,中集天达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以研发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走向强大。
中集团队在检修登机桥
品质优,每天35万人次来去自如
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从申办开始就受到全球瞩目。据当地媒体预测,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每天将有多达35万人次在这两座机场过境,包括大部分参赛运动员、代表团官员、奥组委专家、媒体记者等。
为适应巴黎奥运会的航空运输需求,作为欧洲重要空港枢纽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也亟需更新包括登机桥在内的多项设备及设施,以增强服务质量和运营能力。
有了A380登机桥的成功合作,加上中集天达全球行业领导者地位,以及出色的国际市场业绩和产品竞争力,巴黎奥运两大口岸机场的登机桥更新保障项目,中集天达自然挑起大梁。
目前,作为法国第一大国际机场的戴高乐机场,已有113台登机桥由中集承建;而法国第二大客运机场奥利机场,超过九成的登机桥产自中集,总数达71台。这意味着,中集生产的184台登机桥,将成为在巴黎两大机场迎接世界宾朋的第一门面。
7月15日,中国乒乓球队健儿已经先期抵达赛场。当他们到达戴高乐机场时,最先迎接他们的就是印有“CIMC”标识的中集天达登机桥。
中集天达登机桥迎接各国代表团抵达奥运赛场
保障细,24小时三班倒时刻待命
奥运会,从来不只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较量,它也是赛场外服务品质和口碑的比拼。
由于奥运期间旅客人数和航班数明显密集,为了确保登机桥在超高负荷下的运行稳定和安全,中集天达不仅扩充了巴黎两大机场常驻项目组的团队,还增加巡检频率,加强备品备件的存储,同时密切联络机场,全力提高响应效率。
在奥利机场,项目组启动了24小时三班倒机制,维保团队在原有9名法籍员工的基础上,又临时雇用了6名专业人员,全天候在各航站楼待命,确保在接到请求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真正做到快速响应,不影响赛事人员的出行体验。
中集团队在机场24小时待命
“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奥利机场提供最好的服务,其中包括很多与奥运会有关的活动。首先,我们想尽办法提高通道的可用率,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机场登机桥的平均可靠率达到了99.8%。”中集天达欧洲运营中心奥利机场登机桥运维经理Christophe Lagoz表示,团队在与奥利机场签下合同后,就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另外,尽管中国同事仍然在这里,但通过中国同事的培训,法国团队已经100%接手,我们在一起,是一个很棒的团队。”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集天达的登机桥及其保障团队,正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通行保障任务。这是继北京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之后,中集装备又一次在世界级体育盛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集天达登机桥,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集集团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