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红岩

黄亚铃
2024-07-17 17:16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龟峰之奇不仅在于赤色丹霞地貌,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石龟。

在赣东北的辽阔土地上,一座名为龟峰的独特山峦巍然耸立于上饶弋阳,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而今,龟峰已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当我们在五月初踏入这片土地时,不禁被那立于葱茏山林之中的奇峰、陡崖、方山、石墙所震撼。据说,那是大自然细心雕琢了上亿年的“山水模板,丹霞精品”,上亿年前地壳的剧烈运动和风雨的洗礼,共同塑造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龟峰成为一个集险、奇、灵、巧、秀、美于一体的自然奇观。 

龟峰,顾名思义,因其山形酷似一只昂首静卧于苍茫大地之上的硕大无朋的神龟而得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1.35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当时此处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内陆湖,巨湖周围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河水经年不息、连绵不断地汇入湖中,大量富含铁氧化合物的泥沙在湖底不停沉积,三千万年过去了,湖底最终形成了厚达四千米的砂岩层,赤色砂岩静卧于澄碧的湖水之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然而,大自然并未就此停笔,也许是觉得先前的丹青过于粗犷,江河湖海、草木生灵都过于庞大,于是大自然再次提笔,在板块的慢慢挪移中调整笔触,来自地壳的运动,让山川湖海、万物生灵都发生了变化,这位神奇的画家改作工笔画了。譬如此处,湖水渐渐退去,巨湖收缩为明珠一颗,色泽如丹、灿若明霞的湖底砂岩持续抬升,直至露出地表,形成了龟峰丹霞景观的雏形,之后便是风雨双管齐下细心雕琢,如此又经千百年才得此龟峰奇貌。 

86版的《西游记》师徒四人牵马挑担“敢问路在何方”的取景地之一,就是宛若画屏的龟峰绝壁,能找到这样的奇景要感谢让它名扬天下的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崇祯九年的一个秋天,徐霞客从浙江登船出发,顺着信江水漂流而下,原本在徐霞客的计划中是没有弋阳这一站的,但当他在船上偶然间瞥到远处的龟峰时,“心艳之”,迫不及待地弃船登岸,首次踏上了江西这片土地,龟峰奇景让见多识广的旅游探险家徐霞客逗留了三天仍徘徊不忍离去,挥笔洋洋洒洒写下三千余字的《江右游日记》,临行前还不忘提笔赞道:“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至此,龟峰之名天下知。 

作为世界遗产“中国丹霞”重要组成部分的龟峰,俨然是一个红色的世界,我从未见过如此的红岩。龟峰入口锁春洞进去,便是一大片暗红岩体,那是展旗峰,展旗峰峰高110米,岩体硕大,东高西缓,如旗帜舒展,是全国第二大丹霞巨石,气势恢弘壮观,崖壁上有无数条水痕小沟小孔,仿佛暗红旗帜迎风招展时的褶皱。渐趋渐进目之所及皆为赤色,尤其在绿竹古樟掩映下,岩体显得格外鲜红。 

龟峰之奇不仅在于赤色丹霞地貌,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石龟。龟峰有“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之美誉,若细细数去,三十六峰中藏有九十九龟,迎宾龟、三叠龟、昂首龟、情侣龟、伸头龟、缩头龟、猿人龟、母子龟、金甲龟、人立龟、智者龟……应有尽有,应接不暇,真不愧为“东方龟乐园”!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让我流连忘返、细细摩挲不忍离去的,是那些镌刻在赤色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那是留存于此的千年记忆,是与古人先贤最近的距离。这些石刻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或小篆,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数量多达两百余条,它们或记录着古人的游历足迹:“龟山名与鹫山齐,两度游观思不迷”,或抒发着彼时的书生意气、豪情壮志:“登高欲穷千里目,指点江山旌旗红”,或寄寓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大地文章集龟峰,寒冬腊月犹春风”……这些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映照古今的思想光辉。其中,龟峰西北面有“石刻园林”之称的振衣台上,“龟峰”二字笔力苍健,气韵秀丽,千米之外清晰可见,乃明万历三十三年中秋江西右承宣布政使李玉叔游龟峰时所题,由当时的弋阳知县胡士相所刻,现今观之亦可见其技艺之精湛,心境之澹然。

 供图:梁路峰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