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疍民文化课堂及研讨沙龙举行,深圳高二学生传承发展湾区非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2024-07-17 15: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发展,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近日,岭南疍民文化课堂及研讨沙龙活动在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基地(东莞沙田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通过疍家艇制作技艺课堂、疍家艇模型捐赠、岭南疍民文化交流与探讨等方式,传承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发展,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该活动由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沙田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沙田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位授课人,是来自深圳一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

疍家艇课堂小朋友拍艇照

疍民是千百年来生活在水上、住在船上的人,形成了独特的疍民文化。近年来,疍民陆续上岸,水上的疍民逐渐减少,只有少数疍民仍生活在水上,疍家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同时,疍家艇是疍民打渔的工具,也是他们的“家”。如今,疍家艇的制作技艺也濒临失传。疍民文化是优秀传统地方文化,凝聚着千百年来疍家儿女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疍民文化,推进疍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区域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当天下午,在沙田文化艺术中心培训室,一个精致的传统疍家艇模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疍家艇制作技艺课堂,由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水田,佛山市三水河口非遗疍家船工作坊制作技艺传承人林森华及其徒弟刘昊洋,为多组东莞亲子家庭授课。刘昊洋不仅详细讲解了制作疍家艇的构件、工具及流程,而且带领小朋友们现场体验疍家艇的制作、拆解、观摩、水上实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小朋友既能学到知识又玩得开心。

吴水田林森华刘昊洋托艇讲“十三圈”

据了解,刘昊洋目前是深圳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师从林森华学习制作疍家艇、传承疍民文化。“越是深入学习制作疍家艇,愈发让我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刘昊洋说,“它时刻警醒我们,让我们关注那正在消失的疍家文化,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领悟疍家文化的奇妙,意识到要保护传承好这项非遗。”过去一年多来,刘昊洋系统学习疍家艇制作技艺,并通过归纳和整理,把疍家艇制作的流程和方法,以文字、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在随后的研讨沙龙上,他展示了学艺后归纳和整理的资料,让“即将消失的疍家艇”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