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钱”会藏友,第七届中国(深圳)收藏文化月活动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2024-07-14 18: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13日,第七届“中国(深圳)收藏文化月”活动开幕,本次活动以钱币为载体,重点展示我国民俗“花钱”这一收藏品类,并开展一系列展览、讲座、座谈会活动。

本届收藏月活动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指导,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深圳市收藏协会主要承办。主会场活动展览时间为7月13日-8月18日。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冰,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长刘铭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绍华等领导,深圳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黄阳兴博士等专家以及藏友们共计100余人齐聚开幕式现场。

本次活动包含主会场(“财通天下——华夏古代钱币精品展”和“财通天下——‘一带一路’国家贵金属货币展”),分会场“财通天下——中国古代货币展之先秦货币”和配套活动“第六届中国收藏组织创新发展(深圳)座谈会、民俗花钱讲座”,3部分5场活动内容,旨在以不同的活动形式吸引观众参与,充分挖掘和阐释钱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财通天下——华夏古代钱币精品展”精选汉代至民国民俗花钱400余枚,先秦至民国行用钱300余枚,以时间为序,为大家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风貌和社会经济水平,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其中,民俗花钱部分展出了人物故事、吉语、生肖、娱戏等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花钱品类,并重点展出珍罕如祝寿钱树、棋钱等花钱,帮助大家充分了解民俗花钱,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财通天下——‘一带一路’国家贵金属货币展”以时间为轴、空间为线,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轨迹,衔接海上丝绸之路,展出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精品,其中包括古丝绸之路沿线几大帝国的金银铜币,如奥斯曼帝国时期金、银币,古波斯帝国时期金、银币,古罗马时期金、银币,古希腊银币,古印度金、银、铜币,拜占庭帝国银、铜币,贵霜王朝银、铜币,德里苏丹王朝时期银、铜币,西郡太守银币,萨珊王朝银币,花剌子模王朝银币等,希望能以货币为纽带,促进各相关国家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推动各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互利合作,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为丝绸之路谱写新篇章。

13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收藏组织创新发展(深圳)座谈会在盐田文化馆4楼召开。在刘铭威的带领下,全国收藏界领袖齐聚一堂,分享各自省份在民间收藏发展方面的优秀经验和遇到的阻碍,汲取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国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

《中国花钱大典·吉语卷》主编、《中国钱币大辞典》副主编、著名花钱收藏家胡坚在收藏月活动上主讲“民俗花钱知识”。 胡坚介绍了民俗花钱的基本知识和各朝代的精品花钱。据介绍,民俗花钱是指所有非流通性质的钱状物以及无钱形但具有佩戴赏玩功用的异形物。花钱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民俗、信仰乃至生活面貌等内容,极大地延展了钱币的文化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财通天下——中国古代货币展之先秦货币”在黄贝岭古玩城展出,展览时间为7月15日-25日。本展览主要展出先秦时期各地域迥然不同的流通钱币,重在揭示不同地域文化在钱币上的反映,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先秦历史。

中国(深圳)收藏文化月活动是全国首创的、集政府力量与全国民间收藏组织共同搭建的高端收藏文化大平台,并于2019年被列入深圳“城市文化菜单”。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