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嘉和谢丰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2023年底创作的这幅海报作品,会成为读特AI工坊的发端。
市中心银装素裹、雪花漫天——这对于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来说,无疑是一个美丽的梦境。在AI的辅助下,读特产品中心的两位设计师变身“造梦师”,《如果深圳会下雪》这幅AI共创海报,也显得格外浪漫动人。
AI共创海报《如果深圳会下雪》
几天后,林嘉嘉、胡鑫、平安琪、沈静愉四位同事与AI联手,推出了视频《2024·AI眼中的深圳》——这一天,是2024年1月1日。回过头来看,这部AI视频多少显得有些稚嫩,但在当时,却已是国内品相最好的AI视频产品之一。
AI视频《2024·AI眼中的深圳》
北京时间202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Open AI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横空出世。几部由AI生成、时长达60秒、一镜到底的样片震撼亮相,让许多人彻夜难眠。
Sora源于日语“天空”(そら)一词,引申含义是自由,象征着无限的创造力。如果说Runway、Pika只是AI泛化和涌现能力的初步呈现,那么Sora则无疑撑开了更辽阔的“天空”,即AI开始具有观察并理解世界的能力,这也是Sora自称“世界模拟器”的原因,借由Sora,人们仿佛触摸到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门径。
Sora现身后,AI迅速成为“显学”,一时间,很多传媒从业者言必称AI。而因为有此前实践的铺垫,读特AI工坊的成立也水到渠成。
AI工坊在酝酿之初就聚焦几个关键词:一是应用。“不要卷模型,要去卷应用”——这几乎已成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口头禅。一众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在“百模大战”中靡费甚巨、左冲右突,前景尚未可知,对于财力、技术能力等有限的媒体而言,聚焦应用无疑是最务实的选择。二是ALL IN AI。这里的ALL IN,既有全员压上、义无反顾的决绝,也是一切内容产品与AI相关的战略定位。三是匠心精神。“工坊”,指向的是小而美,且包蕴着“物勒工名”的匠心精神,在泥沙俱下的AI热潮中,匠心与创意的交融,是推动AI产品自成风格、脱颖而出的秘钥。
读特8周年AI形象片《下一个未来》
2024年3月28日,读特迎来八周岁生日。这一天,读特AI工坊正式宣告成立,并发布了首个AI大片《下一个未来》。这部AI视频不仅是读特AI工坊的宣言书,也因其卓然的品质,助力AI工坊跻身中国媒体AIGC应用第一阵营。
100秒的视频,耗费了20多天时间:脚本四路并进,最终选取了陈苑婷的版本;分镜数易其稿,编导孙钰胜几近崩溃;视频几番修改,让负责生图和生视频的林嘉嘉、胡鑫和徐雅乔叫苦不迭,但最终的呈现,却令人欣喜异常。
欣喜过后,需要寻找的是AI工坊的“下一个未来”。在一次头脑风暴中,又一部AI大片《神奇动物AI深圳》的轮廓慢慢浮现。
深圳首部生态AI大片《神奇动物AI深圳》
要用AI捕捉不同动物的神韵,难度超乎想象,有时生一百多张图,只有一张勉强能用。在临近deadline的那几天,办公室里“生不出来了”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正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神奇动物AI深圳》发布后,在遍地科幻风的AI视频江湖中独树一帜,立起了新的标杆。随后,徐雅乔、孙钰胜等人牵头打造的《AI上千面南山》接踵而至,这部AI大片,被认为是近年来南山推出的风格最独特、品相最好的宣传片之一。
深圳首部文化主题AI大片《AI上千面南山》
追求卓越和自我超越,难免时常会感觉身心俱疲,但面对用心血浇灌出的满树繁花,也会有此刻“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的喜悦、松弛与满足。
在ALL IN AI的旗帜下,读特AI工坊的每一位成员都为全力挺进AI阵地拧紧了发条:沈静愉和魏丹、徐瑜鸿、王茜垚一起深耕AI数据新闻视频,在文博会、深中通道通车等重要节点大放异彩;张铃佳、胡鑫、平安琪、徐瑜鸿、黎昭欣、王晓林携手打造的AI条漫和AI动漫视频,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主播陈致远和吴剑雯参与制作的读特数字人形神兼备、几可乱真;设计师们共同参与制作的新闻海报实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与AI共创;品质超群的AI x艺术家栏目声誉日隆……
水墨画AI数据新闻视频《深中通道“上岗”倒计时!这些“世界之最”AI了》
AI手绘动画《跨越两千年,深中“双城记”》
读特AI数字人栏目《热搜AI TALK》
今年文博会期间,读特AI工坊携手腾讯混元、百度文心一言、字节火山豆包等国内头部大模型以及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一同打造的AI大模型应用联盟宣告成立。眼下,读特AI工坊艺术家联盟呼之欲出,与深圳报业地铁传媒共同谋划的商业拓展项目也正稳步推进……一幅充满生气的AI应用画卷,正徐徐延展。
读特AI工坊大模型应用联盟成立
人工智能未来会怎么样?言人人殊,但不同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注定非凡的年份——2029年。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等大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约而同地预测,2029年通用人工智能将真正实现。当AI达到并超越人类智力水平,一切将有所不同。
而揆诸当下,仅仅是ChatGPT这样语义模型,每回答25—50个问题就要消耗500毫升水,且无论是国外的Sora还是国内的Vidu等等,都还仅仅停留在测试和概念宣传阶段……可以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创意和匠心驱动,与AI共创内容产品,依然是媒体可选择的现实路径,而在此基础上如何更上层楼,找到更新的应用场景和提供更具质感的表达,则是读特AI工坊需要直面的必答题。
2022年,《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哈佛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科研人员用人类心脏细胞造了一条鱼,而且这条鱼竟然持续游动了108天——这不是一则爆炸性新闻,但却颇具意味,用“人心”造物,如同一个奇妙的寓言。
今天,读特AI工坊刚好成立108天,她与AI共舞,用诚心“造梦”,在时代的鼓点声中怀揣希望、越过山丘。
【作者为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编委、产品中心(AI工坊)主任】
编辑 林嘉嘉 审读 张蕾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江晓蚕